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财政金融   411篇
工业经济   69篇
计划管理   371篇
经济学   773篇
综合类   262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243篇
农业经济   159篇
经济概况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the real impor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Canada, Japan and New Zealand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3. The Johansen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ed error correction (general-to-specific) method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imports and its determinants (including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Conditional variance from the GARCH(1,1) model is applied as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Both nominal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are employed in the empirical study.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real imports. Thes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ffects are mostly positive. The author thanks an anonymous referee, the editor and Myles Wallace for several use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ny remaining errors and omissions are the author’s responsibility alone.  相似文献   
12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一条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的体制转型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需要正确解读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1)单一公有制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2)商品生产被消除以成熟的社会共同体形成为前提;(3)社会主义是分阶段演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突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维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3.
目前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的发展趋势,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一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我国的服务贸易将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运用三个指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适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4.
企业投资的实现需要两个维度的宏观环境:一个是宏观的投资机会环境;另一个是宏观融资环境.宏观投资机会环境主要通过商业周期变化影响投资,但不确定性加大商业周期的变动性,加大对投资的影响.宏观融资环境通过有效的融资体系提高融资资源的有效配置.转型时期,制度的过渡性和制度缺乏使两维的宏观环境具有特殊性,影响了投资的稳定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两维度环境相互影响,并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行为层次上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5.
建设和营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是今天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要求,并倡导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计学科引入并结合生态理念和系统性思维方法的演进路径,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生态理念与可持续设计思想的关联,探索其中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主导性逻辑,提出从单体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趋势,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分析可持续转型趋势和创新设计需求,尝试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设计发展思路和转型方案。  相似文献   
126.
QFII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II制度作为实现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过渡性安排,已经在多个国家成功实施.我国从2003年正式引入QFII制度.希望其能够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提高市场的稳定性水平.作者通过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对我国引进QFII前后的市场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QFII在总体上对我国市场稳定性改善作用不明显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开出版的官方的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07年、2008年这两个年份,除少数经济发达省份外,全国就业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的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明显,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逐步缩小。由于就业环境改善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所以实现经济发展向高就业、高报酬、高消费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缩小就业质量差异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三方协商机制的实施;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地区间、城乡间高效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实现平等就业,促进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9.
对重庆市民的调研表明,“五个重庆”建设在提高重庆影响力、增强市民信心和认同感等方面效果明显,市民对其成效普遍认同,并认为“五个重庆”建设意义重大,具有推广价值;其中,“森林重庆”建设成效最为显著,而“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依次减弱。“五个重庆”理念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也坚持了以人为本,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重庆市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值得其他城市借鉴。重庆应持续、统筹推进“五个重庆”建设,人人参与“五个重庆”建设。  相似文献   
13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ent of employer-provided training in Armenia, Azerbaijan, Georgia and Ukraine and investigat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 hav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acts, use of computers at work, reported skills shortages and other firm characteristics. It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different types of training – initial on-the-job learning, more formal in-house training and external training, which is provided by firms to two categories of workers – white- and blue-collar workers. After controlling for a range of firm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nsity of training of all types provided to white-collar workers that points to the technology-skills complementarity. Furthermore, the level of computer use at work is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the incidence and intensity of external training provided to white-collar and blue-collar wo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