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145篇
综合类   50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2.
本文在考察中国资源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价格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资源价格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文章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检验数据平稳性和变量间协整关系之后,使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价格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源价格上涨显著地阻碍了中国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上述实证结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内外资企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内外资企业各项效率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资企业的各项效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二者则相差无几;2004年后,技术效率对内资企业的TFP增长平均贡献达到44.5%,外资企业的TF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一直在80%左右。回归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内外资企业TFP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基于2001-2008年中国17家汽车生产企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测算各年度各样本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包括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三项指标,并得到2001-2008年间各企业生产效率的排名。测算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整体呈现逐年上降趋势。  相似文献   
65.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7.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短短十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重也出现大幅度上升,并对中国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Kai—Mu Yi的两国动态李嘉图垂直专业化模型所建立的垂直专业化与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基础,运用相对劳动成本,相对资本成本,关税和相对TFP四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计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采用生产率理论中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按注册登记的7种所有制工业企业2005~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测度结果发现样本期间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微小,且国有企业效率稍高于其他企业,所有制并未构成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拆分发现,生产率变动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变化指数的剧烈波动。国有企业效率的稳步增长与私营企业效率的波动印证了企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外部融资支持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
There is more than a 10 percentage point difference i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Iran in roughly the two decad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n 1979.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A standard measur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alculated at the aggregate level shows that over one-third of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 in TFP growth rates in the two periods. The question is further pursued at the manufacturing level. A time-series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confirms that TFP growth rates fell after the revolution and did not recover anywhere close to their pre revolution levels even after the Iran–Iraq war.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ark-up pricing behavior have developed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under the Islamic Republic. A Tornqvist measure of TFP, corrected for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non-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technology, is used to explain sources of productivity slowdow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nufacturing TFP increases with (i) private participation rat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i) exports. Manufacturing TFP falls with (iii) increase in capital-intensity and (iv) higher entry/exit barr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