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86篇
综合类   32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usiness Horizons》2017,60(4):495-505
Talent management continues to be a topic of interest for employers who 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dealing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 in organizations. In particular, employers often speak of a talent gap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skills possessed by applicants and the skills needed in organization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a field that focuses on matching product supply with consumer demand, offers several concepts and models that could apply to and help resolve issues related to the skills mismatch.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base our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used in SCM called th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 approach. We use this approach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tal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 that applies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SCM to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and flow of talent. We further go on to describe how organizations can utilize TSCM to enhance connections with talent suppliers to get their labor demands fulfilled with individuals who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for success.  相似文献   
62.
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创业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等院校在我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重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创业教育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育和搭建创业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社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宏观视角下,从战略实施、方法途径、体系构建、现实意义等层面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3.
从福建省旅游人才的现实需求,分析当前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阐述传统“校企合作”培养的弊端,提出“校校企”三方联合培养的创新方式。重点从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和厦门灿星国际旅行社三方合作的方式出发,探讨“校校企”三方联合培养人才的可行性。旨在探究一种适合闽台旅游业发展的教学模式,并为以...  相似文献   
64.
除有形的劳动契约之外,在引进人才与组织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实践证明,人才的流失危机主要源于组织对心理契约的忽视和破坏。因此,建立引进人才心理契约动态管理机制,成为稳定人才队伍,进而发挥其效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在消费社会中,旅游营销的重点是针对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提供旅游产品的符号价值。在旅游符号营销过程中,创意成为影响编码与解码质量、决定营销活动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旅游产品的固有属性、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日渐丰富的旅游消费经验推动旅游营销进入创意营销阶段。旅游创意营销是以创意为核心驱动力的营销理念,它以概念独特、形式新颖、绩效显著为外在表现,以创新理念、引导需求、提高价值为内在特征。究其实质,它是在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旅游产品天然属性、旅游需求的文化属性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要素进行组合而形成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大众媒体进行的价值创新与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66.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程中的人才集聚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聚集是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保障之一,它将为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持。针对现阶段梧州市人才集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企业作为载体应该在内部建立一种"呼吁"机制,政府则应该努力为人才集聚营造外部支持环境,二者通过交互作用来有效促进梧州市的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两者协同发展的机理。基于此,构建了科技人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和相邻基期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显著上升,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邻基期协同度处于稳定的低度协同演变状态,科技人才子系统与科技创新子系统协同度增长幅度在协同作用中更加趋于一致,两个子系统趋于良好的互相促进过程中。最后,提出了促进该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各城市对人才求贤若渴,相继发布人才新政以招贤纳士。从城市硬条件和软因素角度,构建包含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的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利用中国18个都市圈中心城市2008-2016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和随机效用模型分析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与人才集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不同,不动产结构对人才集聚度的影响最大,是经济势能影响的2.23倍,是创新投入的1.64倍;其次是创新投入,其影响是经济势能的1.36倍。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中心城市不动产结构、创新投入和经济势能每增加一个单位,人才集聚度将分别上升0.42、0.25和0.19个单位。  相似文献   
70.
耿宝建  殷勤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4):109-122
当前金融与科技融合驱动下的新经济浪潮逐渐拉开帷幕,传统的高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培养范式在新形势下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形成了一场由传统教育到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变革。新时代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与体系重构,是中国提升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新时代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创新要求及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金融与科技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作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时代竞争的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成为现阶段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