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8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7篇 |
工业经济 | 44篇 |
计划管理 | 739篇 |
经济学 | 277篇 |
综合类 | 109篇 |
运输经济 | 85篇 |
旅游经济 | 39篇 |
贸易经济 | 93篇 |
农业经济 | 289篇 |
经济概况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蒋金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6):90-104
基于最新可利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镇住宅使用过程中分品种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等指标进行估算,并对城镇住宅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指数模型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镇住宅能耗结构趋于“清洁化”,住宅直接CO2排放比例趋于下降;住宅能源强度、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户数、能源碳密度等是影响住宅碳排放和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能源驱动因子。文章最后提出住宅用能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2.
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城镇群等城市联盟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有效的手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先后形成的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城镇群,通过城市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扩散,带动区域整体水平,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不同层次下各城市及区域主要产业就业人口区位商的计算比较,揭示了珠三角区域在制造业方面,大珠三角区域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及泛珠三角区域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体现了不同层次城镇群内各行业的竞争发展趋势,由此验证了建立不同层次城镇群的必要性和竞争优势,为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城市首位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城市首位度概念起源及其变化历程进行了追寻,对近年来开展的城市首位度评价从理论上作了一定的辨析,首次提出广义首位度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广义首位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5.
针对我国台湾自1895年农业社会迄今各政治环境及经济增长阶段,归纳台湾的城市规划功能演进.日治时代农业社会的城市规划强调环境卫生以及城市分工体系;光复后,城市规划的功能在于将土地资本转为工业资本,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开始紧密相连.因此到了工业发展阶段,城市规划的执行经费主要依靠各项土地政策筹措,以达成完善规划工业区的功能,并通过公私协力模式以及成立由学者及民意代表组成的审议委会员,实现协调社会利益的功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走向由经济、城市以及土地的专门人才统筹及审议城市规划,实现以城市规划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台湾通过强化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的配套以推动各项城市规划功能,值得我国大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6.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滨水地区土地利用现存问题及更新改造的动力因素,结合宁波市甬江东岸旧工业区改造规划,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选择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以及制定土地开发控制和引导法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27.
Mehmet BariŞ Kuymul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13,37(3):923-940
The right to the city concept has recently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from radical theorists and grassroots activists of urban justice, who have embraced the notion as a means to analyze and challenge neoliberal urbanism. It has, moreover,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United Nations (UN) agencies, which have organized meetings and outlined policies to absorb the notion into their own political agendas. This wide‐ranging interest has created a conceptual vortex, pulling together discordant political projects behind the banner of the right to the c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such projects by reframing the right to the city concept to foreground its roots in Marxian labor theory of value. It argues that Lefebvre's formul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city — based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se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in capitalist urbanism — is invaluable for analyzing and delineating contradictory urban politics that are pulled into the vortex of the right to the city. Following Lefebvre's lead in such an analysis, however, reveals certain limitations of Lefebvre's own account. The article therefore concludes with a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that aims to open up space for further critical debate on the right to the city. 相似文献
28.
29.
装卸搬运活动伴随着物流的始终,成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条件、保证物流质量最重要的物流环节之一。文中以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为载体,对企业中的装卸作业能力进行调研,着重分析机械作业能力与现场作业量之间最佳配合状态,通过数据计算和综合费用分析,确定最佳装卸机械配套方案,用于企业配置装卸机械能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