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7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3篇 |
工业经济 | 102篇 |
计划管理 | 165篇 |
经济学 | 411篇 |
综合类 | 87篇 |
运输经济 | 19篇 |
旅游经济 | 11篇 |
贸易经济 | 71篇 |
农业经济 | 125篇 |
经济概况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日货物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使用中国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日本2000年、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日两国主要贸易产品的碳强度进行了测算。然后选取典型产品,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货物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除钢铁及其制品外,其他产品的碳强度均高于日本;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其碳强度越高,而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碳强度无显著关联;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明显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碳强度;机械制造业存在日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现象;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出发,日本的出口贸易结构优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03.
伴随着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递增的问题正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0-2010年的数据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湖北农村的碳排放规模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湖北农村的人均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平稳,后快速上升的态势,且与城乡一体化水平呈正相关。因此,为推进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应对农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的低碳生产、生活意识,以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4.
105.
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课题。现阶段,碳交易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总体把握碳交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析1995—2009年陕西省三大产业能源碳排放总量及六大部门碳排放变化情况,以及该段期间内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与能源结构三大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从中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正向决定性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决定性因素。陕西省应调整能源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和电力等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的同时,必须发展其他形式的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当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的国际机制建议,对其提出的后京都时期的政策,尤其是其倡导的行业减排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日本钢铁联盟应对气候变化行业减排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新动向,为我国的国际谈判对策提供了研究基础。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迫切的情况下,中国要充分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采取积极的战略和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并使之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相结合,与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节能工程和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工程相结合,与国家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相结合,增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在后京都国际减排机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并且在考虑贸易与投资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的EKC,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的EKC,中部地区不存在EKC;外贸依存度与碳排放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FDI对碳排放虽有影响但很微弱;贸易和投资对拐点到达的时间并无影响,但却能够提高拐点到达时的人均GDP水平。 相似文献
109.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基于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各地区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N"型效应,预示着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加以应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因单纯为了引资,对环保要求的门槛过低,外商直接投资加重了环境污染;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低;相对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规模越大,环境污染越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