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25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25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4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丁增武 《特区经济》2007,226(11):182-183
文化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资源的产业。对于合肥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而又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欠发达城市来说,发展文化产业,重塑城市精神,是一条极具现实意义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长沙可以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62.
田宝山 《特区经济》2007,(12):261-263
文章通过分析奥运营销与奥运精神契合的原理和原则,目的是使商家的奥运营销,更具有穿透性。  相似文献   
63.
土家族人民绝大多数世居于湘鄂川黔之边境.土家族人民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特殊,山高岭竣,气候多变,水系丰富,加之在整个中华大地上的特殊地理位置,这些对他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
《儒林外史》是一部专写儒林生活的古典小说,但它既是中国社会封建晚期文人士子的百象图,又是中国十八世纪前后江南士绅生活的风俗画卷。小说描写的对象是知识分子,但其中都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内容,究其原因,一则商品经济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次则到了清代,“君子不言利”的古训早已是荡然无存,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商业活动,以之牟取巨利。透过商业文化的视角,探究《儒林外史》所反映的封建社会晚清的士子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足以见到“那早已消逝的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65.
杨建全 《价值工程》2011,30(27):164-165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体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文章阐述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历史,并对独具特色的中国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做出了解读和诠释。最后从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熏陶阐述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66.
本文联系奥运精神的基本内涵,就现代科技工作者如何理解并传承奥运精神进行阐述,希共勉之。  相似文献   
67.
壁画从一开始,其处理手法就是与建筑物自身的物质技术条件相吻合的,如果不符合就必然在实践中被淘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壁画的手法及形式必须与建筑内部空间的结构因素(包括采光、照明、材料及空间的形态、大小、高低等)有机地结合,才会产生极强的生命力。这一规律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是相适用的。  相似文献   
68.
艺术可陶冶国民性灵人格,有利于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艺术还可服务于经济建设。宗白华的一般艺术学不仅贯穿于艺术的总体规律,更适于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引领艺术创作与欣赏走向陶冶、滋润民众的性灵人格。在艺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牢牢抓住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9.
知识经济主要是以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源和动力,并逐步取代以往那种单纯依赖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发展的原型经济模式,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及其所拥有的科技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0.
当代人的发展外源性力量来自于现代性场景的特殊效应,印共时性挤压。在共时性挤压背景下.当前中国,公民成长主要集中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教育的提供两个方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来说,一则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而又有所不足.一则公民诉求意识凸显而又不乏缺憾,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养成还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助,这就是公民教育问题。在当前。国家既要树立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又要立足公民资格、公民认同以及公民能力三个基本主题,展开公民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