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321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393篇
经济学   388篇
综合类   207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26篇
农业经济   268篇
经济概况   2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农业科技资源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构成综合层,向下分16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综合得分为81.08,为2级水平,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流失比例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结论]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环境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关键;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浪费严重和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农业科技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是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为及时了解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充分合理地开发云南省农业科技资源,文章对2002—2016年云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各个单项指标15年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作用。再运用DEA模型分析法,将2002—2016年的每个年份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进行处理,对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6年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为0. 984,并且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在2004和2009—2012年出现了配置效率降低的情况。总体来看,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大体上是接近于1的水平。处于DEA有效的年份为2002—2003年,2005—2008及2013—2016,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2004年属于弱DEA有效阶段,规模报酬则处于上升阶段;处于非DEA有效的有2004年、2009—2012年。[结论]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接近于1。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小范围的波动,可能与总播种面积的变化有关。综合来看,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在技术投入、人力资源和农业资金投入逐年的增加,使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在出现下降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4.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5.
为了进一步减少防洪损失、解决区域排水纠纷问题,在界定排水权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排水权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变性和紧迫性。利用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了排水权分配的WSR分析框架,认为排水权的分配受物理因素、事理因素和人理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多种因素在分配过程中的角色,进一步构建了排水权分配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有利于实现排水权有效配置驱动因素的系统化、层次化梳理,为实现排水权的合理分配与防洪决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对于保障防洪安全、实现社会公平与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退耕还林,并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宗旨。同时对工程的资金来源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小额信贷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其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7.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考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系统内部的市场机制、政府管制及外部环境等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发育及市场功能失灵、政府管制制度及政府失灵以及流转系统外部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然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却不一定更有效或可能导致资源配置负效应.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立法建设,为流转提供法律支持;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产权权能;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培育与政府管制制度的系统建设和改革,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耦合;转变政府职能,多方面保障政府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8.
从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两方面选取投入指标,包括林业财政预算、年末在册职工数、林业中间消耗值和林业用地面积,从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两方面选取输出指标,包括林业总产值、林业增加值和林地改造面积,选取了2005~2010年的数据资料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对松花江林管局的国有森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为松花江林管局的国有森林资源配置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9.
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供应是政府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市场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从土地结构配置效应、土地经济效应及土地公平配置效应入手,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武汉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进行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武汉市的土地供应配置绩效水平处于中级阶段,土地数量配置尤其是工业用地比例较大,土地空间配置较不合理;土地供给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比较薄弱。因此,应监控城市土地利用,探寻城市化过程中提高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的途径,为其他同类城市提高土地供应配置效率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安置模式和后期生产扶持模式的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移民扶持资金的最大化效用。插花安置、投亲靠友安置、自谋职业和无土安置移民采用直补到人为主模式;改善移民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采用项目扶持为主模式;农业综合开发采用两结合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