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4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83篇 |
工业经济 | 208篇 |
计划管理 | 413篇 |
经济学 | 529篇 |
综合类 | 242篇 |
运输经济 | 19篇 |
旅游经济 | 42篇 |
贸易经济 | 166篇 |
农业经济 | 383篇 |
经济概况 | 3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2篇 |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348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截面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机构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和环境规制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且前者均与后者正相关;我国的自发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各省市的自发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刘北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1-3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效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该文在肯定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从资源供需、资源利用效率及资源持续利用等方面指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34.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9—2017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效率,分别计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的作用。人力资本对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作用,而外商投资、人均资本、制度质量和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36.
估算了广东2000~200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分析了广东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要特征,进而对广东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农业的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业产值增长、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平稳及农业能源消费结构的高碳化等是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广东农业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广东农业生产实现低碳化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7.
选取兰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调研和甘肃发展年鉴相关数据,对镇内建筑、交通、市政设施3个碳排模块及绿地碳汇模块进行低碳优化。利用排放因子法、交通行驶里程计算法、固碳系数法对各个模块低碳优化前后的碳排及碳汇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在采取改善建筑微环境、新增低碳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植被景观营造等低碳优化措施后,碳排明显减少,净碳排放量降低率预测可达到29.64%。 相似文献
38.
通过分析1995—2009年陕西省三大产业能源碳排放总量及六大部门碳排放变化情况,以及该段期间内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与能源结构三大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从中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正向决定性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决定性因素。陕西省应调整能源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和电力等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的同时,必须发展其他形式的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当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39.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现有理论和经验研究均对此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省级数据检验了中国地区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程度更强的地区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更强。而且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这表明,中国没有发生国家层面的"碳泄漏"①。本文进一步指出,要素禀赋假说和波特假说在中国的成立可能是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商业银行要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改变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中间业务创新,而碳金融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文章针对商业银行碳金融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阻碍因素,提出了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银行业自身建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