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8篇
财政金融   59篇
工业经济   185篇
计划管理   750篇
经济学   519篇
综合类   28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57篇
农业经济   41篇
经济概况   46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欧美国家提议的针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的碳关税可能使中国制造业面临较大的潜在冲击。本文一是在分析碳关税争端国际背景的基础上,对美国发生大跨度政策转向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二是通过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结构及其隐含碳排放量的分析,进一步评估碳关税对制造业可能造成的冲击程度;三是对碳关税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尽管碳关税政策违背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欧美国家正试图利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加以推动。针对碳关税政策未来可能被纳入WTO规则解释范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项反制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2.
为了寻求适应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新型修复方法,克服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油气管道环焊缝修复的可行性。首先,对激光熔覆、冷喷涂、电弧增材制造3种新型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其次,在X80管道环焊缝处沿轴线截取22 mm厚的试样,并在环焊缝处设计坡口角度为60°,坡口深度为11 mm的缺陷,采用电弧增材制造冷金属过渡工艺、ER50-6焊丝进行修复实验;最后,对修复试样进行力学实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修复后试件抗拉强度最高达639 MPa,强度与管体基材匹配。研究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X80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修复是可行的,具有沉积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能满足修复要求的特点,对于高钢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修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基于企业竞争力基本理论提出了上市公司动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同一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长三角17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各上市公司动态竞争力的排序,同时总结了各上市公司在市场盈利、资产结构、组织运营、科技创新各方面的优劣,以及不同因素对公司动态竞争力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4.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研究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的产生机制以及实现有效产业升级的政策取向问题。本文发现,作为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国际大买家将从实现自身最优利润出发,设定从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采购的最优产品质量要求。为了获得质量更好的消费品,国际大买家愿意提高采购价格。国际大买家的纵向压价行为,与选择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策略,均有利于其方便设定最优产品质量要求。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被国际大买家俘获后,倾向于选择进口机器设备,这使本土装备制造业面临必然的市场空间障碍。构建国家价值链,提高价值链终端的竞争程度,有助于突破本土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障碍。  相似文献   
45.
制造商线索与零售商自有品牌感知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售商通常把自有品牌产品委托给其他企业进行代工。在国外,在自有品牌上只标注零售商的信息,而无须显示代工制造商的任何信息;然而在我国,根据相关法规,必须标注代工制造商的名称和所在地,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本文研究这一特殊现象,并把与制造商有关的线索称为“制造商线索”,包括制造商名称、所在地和包装模仿。研究发现制造商所在地和制造商包装模仿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而制造商名称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其在世界市场中的重要性的今天,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已成为各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的成长过程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总结提出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五个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大量的中国现实资料,检验了这五个假设,提出了中国目前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的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基本路径,这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从两个基础起步、处理好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47.
数字经济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路径.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之母,其数字经济水平是工业技术进步上台阶的重要保障.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收集了2005—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6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资料,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分解项技术进步的提升效果要大于技术效率.最后从数字经济视角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2005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强度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类别和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地域的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方面加强对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创新支持,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9.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integ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hains as an assembly produc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the major partners providing intermediate products to China.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intermediate sector's present conditio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in bilateral trade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 analysis uses the framework of new trade theory represent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Trade statistics from 1997 to 2004 are analyzed using the database published by the OECD.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nter‐industrial evol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xpanding positioning in the manner of the flying gees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Asian countries. Furthermore, intra‐industrial evol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centration on price competitiveness. The framework and results of the industrial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ssis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volution and of the policy‐making decisions taken in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50.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OECD美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及美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结合两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对两国产业升级情况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消耗尤为突出,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耗较低。并依据数据为我国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