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1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41篇 |
工业经济 | 169篇 |
计划管理 | 1057篇 |
经济学 | 677篇 |
综合类 | 1084篇 |
运输经济 | 48篇 |
旅游经济 | 26篇 |
贸易经济 | 543篇 |
农业经济 | 552篇 |
经济概况 | 6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321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429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422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27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确定10个指标,为河北省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文章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利用2000—2018年河北省气象站点数据,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并通过建立农作物减产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关系来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建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承灾体暴露性模型、环境敏感性模型和防灾减灾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1)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小样本事件中,弥补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可对不同级别的干旱进行风险评估;(2)干旱发生程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极低,致灾因子是影响旱灾程度的关键因素;(3)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风险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高风险区和中高风险区呈现零星点状分布,冀中和冀南综合风险比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而对于冀东地区来说,承灾体的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决定了旱灾对该区的...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常态因素影响不断蔓延、地缘格局突变及西方宣称经济脱钩之大背景下,中国食物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提高食物安全韧性成为食物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方法]文章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的基本框架,分别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建立食物安全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层面食物安全脆弱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及运用重点移动方法分析了食物安全脆弱性空间迁移特征。[结果]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指数总体处于下降通道,但存在阶段恢复性的反弹特征;在食物安全脆弱性评价的权重中,食物生产维度最大,且其中的气候因素的权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主销区和东部沿海经济综合区是食物安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天津、宁夏与上海的食物安全脆弱性问题突出;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重心呈向西南迁移态势,年均移动距离为90km。[结论]有必要建立具有更具前瞻性、更高韧性和更强适应能力的食物安全战略,从减轻暴露性风险和敏感性及提高气候因素等适应能力入手,强化食物安全较为脆弱地区的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机制,提高食物安全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各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甘肃省通过近几年优化整合省级创新基地平台,在实验室分类、布局、管理、运行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实验室同时又是一个由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人员等多元化构成的复杂系统。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绩效评价研究,建立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对所构建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旨在为新时期实验室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达到规范实验室运行、提升实验室建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157.
为研究新基建发展水平,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新基建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新基建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2021年我国的新基建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新基建存在“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基建发展水平整体强于中西部地区;在各区域内部新基建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最后针对新基建发展态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广东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收集2014—2021年广东省相关年鉴中的统计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求出各指标得分,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越来越好,但需进一步改进科技创新环境政策。建议加快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创新环境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供需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9.
绿色金融对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对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良好效果,基于湖北省2007—2021年数据,运用熵权法建构建绿色金融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北省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及其主要行业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绿色金融与第三产业关联度最大;在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中,与房地产行业关联度最大,对交通运输方面关联度最小。根据研究结论,对湖北省绿色金融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0.
本文综合分析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服务能力、价格、影响力和交货能力五个因素,构建高校图书馆图书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最佳供应商,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