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财政金融   430篇
工业经济   205篇
计划管理   1275篇
经济学   846篇
综合类   1354篇
运输经济   58篇
旅游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662篇
农业经济   674篇
经济概况   8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永乐 《科技和产业》2023,23(6):113-118
以大数据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关键一环。基于2007—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分析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为证明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提升数字技术水平会显著促进科技创新水平,且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呈现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一般地市的情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以中国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推动工业用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在中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为正,在东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经济政策创新,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林芝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在阐述气候资源、耕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该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果茶等经济作物的气候适应性、生态适应性作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冬小麦、冬油菜、冬青裸、玉米、苹果、茶叶等农作物在该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国有森工企业进入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但是森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森工企业进入市场的不同特点。研究森工企业进入市场的特点和规律,以便使森工企业遵循特定规律、采取合理措施有效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盆地综合农业发展方向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是我国八大综合农业区之一,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在研究四川盆地农业资源和农业自然条件优势、存在问题的摹础上,提出了建设以生猪、油菜、水稻、柑桔、蚕桑为主的全国性农业综合商品基地的发展方向和六大优势农业项目及其基地布局。  相似文献   
996.
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应当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方向之一。基于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理应包括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部分地区进展相对滞后。利用制度变迁及制度配置理论,分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地区小农户对农业水价提高的接受意愿较低,客观上造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难以发挥作用。该困境的核心成因是奖补政策无法缓解改革中的小农户风险,具体表现为:小农户对已有非正式农业用水制度的路径依赖,催生了对农业水价新制度的适应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初级制度不够完善,加剧了农业水价提高后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风险。提出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农业水价改革的微观主体管理模式,将生存灌溉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纳入奖补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针对班组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某公司生产型班组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班组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该体系对某生产班组进行了评价,结果较为符合该班组的实际情况,可为班组绩效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方法 文章基于江苏省海安市与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办法,对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海安模式相对传统化,兼顾小农户的秸秆收集利用,但需要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洪泽模式相对现代化,主要针对规模种植户的秸秆收集利用,效率高、利于田间管理,但农户、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结论 多元主体协同的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体系构建需满足3个条件:一是不同主体具有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实现基于利益驱动的多元主体协同;三是政府与市场应有清晰的边界。同时,还需得到政府支持,如在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效果的前提下,解决好秸秆离田问题、支持各类利用企业拓展多元利用的途径、促进秸秆资源化、创新与应用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00.
法律基础课程情境教学是依据教材创设以法律事实为主体,以关键细节或情节为线索,激发或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