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29篇 |
免费 | 85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021篇 |
工业经济 | 825篇 |
计划管理 | 4441篇 |
经济学 | 2151篇 |
综合类 | 1595篇 |
运输经济 | 211篇 |
旅游经济 | 242篇 |
贸易经济 | 1659篇 |
农业经济 | 1235篇 |
经济概况 | 15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4篇 |
2024年 | 253篇 |
2023年 | 333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513篇 |
2020年 | 666篇 |
2019年 | 508篇 |
2018年 | 413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463篇 |
2015年 | 523篇 |
2014年 | 1008篇 |
2013年 | 1173篇 |
2012年 | 1124篇 |
2011年 | 1238篇 |
2010年 | 1006篇 |
2009年 | 700篇 |
2008年 | 763篇 |
2007年 | 748篇 |
2006年 | 601篇 |
2005年 | 477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钱小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9):143-148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2.
李明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106-114
[目的]以我国各省市2008~2015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规律与特点,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通过文献搜集我国各省市2008~2015年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数据,构建DEA模型,对我国近年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08~2015年,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0.80上下浮动。各省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甘肃和上海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涨幅最大,年增长率分别为4.39%和2.74%;山西、江西以及陕西省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趋于下降;浙江、湖南以及陕西和新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此外,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高于0.80,中部地区位于0.60~0.80,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低于0.60。[结论]2008~2015年,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时间差异性: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不同省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动趋势各异。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中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甚至达到了最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受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压力等因素影响严重,今后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3.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4.
75.
基于熵权法和MADM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客户的信用程度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也是保证我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电力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价是典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决策者往往很难对每个评价指标赋予一个确定数值,但凭借经验可以给出大致范围。鉴于此,这篇论文在描述电力客户的各个属性值时采用了区间数的表示形式,随后,利用正态分布3σ原则,将区间数形式表示的属性值转化为单点值,运用熵权法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各个电力客户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优选。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评价比较方法,为供电企业规避客户信用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库存周期计算的价值方法和实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库存周期计算的价值方法和实践中常常使用的实物方法,并以钢铁制造企业的钢卷产品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7.
78.
生态水利工程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了解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出发,主要讨论对生态水利工程系统的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种类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项目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79.
司海宝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101+103
有限单元法普遍作为研究生课程中的学位课,推广到本科生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软件编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设计、施工或本专业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动态库存模型是以动态规划理论为基础,采用逆序方法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因而这种动态规划库存控制方法比较适合用于施工单位,相比在工程项目中通常采用的经济批量法等方法,动态库存控制在库存控制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