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6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3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商主义是经济思想史上最为悠久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潮,但理论界对其看法其实存在严重分歧,斯密、施莫勒和熊彼特分别代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百多年来围绕重商主义展开的争论集中在“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成功了吗”以及“斯密是重商主义的对立面吗”等三个主题。重商主义本身的二重性、定义的混乱、方法论的差异和立场的对立等,都是导致出现争论的原因。后续研究应在细化范围、明确概念、加强原始文本阅读和历史重建方法应用等方面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32.
刘会春 《特区经济》2010,(4):239-240
WTO争端解决机制内,DSB对案件管辖的强制性、专家组成立和DSB报告通过的自动性、DSB独立的司法职能和司法解释权等构成了争端解决司法属性的素材。对于争端解决司法属性的认识应从规则、程序和DSB的实际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3.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协议”(简称DSU),是整个WTO司法程序最主要的法律依据,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第21.5条规定的对败诉成员裁决履行情况的复审规则,更是富有创新性的法律制度。然而实践表明,21.5条的规定不够成熟,存在好几处用语含义模糊不清与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影响到该条款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如何通过修改立法对21.5条条文内容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34.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因此,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3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投资日益成为与跨国贸易相提并重的国际经济支柱之一。对跨国投资的保护也成为当今社会各国间谈判的主要议题。国际投资协定在具体内容上已显现出与传统国际投资协定的很大区别,最惠国待遇条款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具体内容、适用范围以及投资仲裁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成为国际投资领域经济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体现了国际投资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WTO创建以来,不仅延续了GATT不断推进的自由贸易理念,更在体制上不断创新.其中表现为WTO规则中非贸易价值理念的扩张.而扩张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能动性而实现的.作为一个贸易合作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能动性将WTO的管辖领域扩充至人权、环保等非贸易价值领域,损害了各成员方在WTO现行规则中达成的利益平衡,欠缺正当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37.
知识产权(IPR)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但并不排除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项下中国承担的义务不相一致的情形。如何使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符合中国“入世”承诺,是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否则,美国将会毫不犹豫地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8.
本文针对涉外渔事纠纷,分析了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增设涉外渔业管理机构,延伸涉外渔业管理;强化培训,提高涉外人员素质;严格要求各远洋渔业单位强化涉外渔业管理和职工队伍建设;各远洋渔业单位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国际渔业合作关系,制定涉外渔事应急预案,建立适应复杂多变经营环境的应急处理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9.
本文针对竹山承包经营过程中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 ,探索了解决纠纷的措施及司法机关在受理各类竹山纠纷案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wo studies undertaken in the same Fortune 500 company as it adopted an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 program. Study 1 assessed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fairness, trus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regarding ADR op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options for ADR, a program consisting of mandatory mediation followed by mandatory and binding arbitration (MMBA)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perception,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intentions to stay with the firm. Contrary to previous research,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related to respond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actions to ADR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In Study 2, job‐applicant flow data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y corporate reg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n MMBA program installed in one region. Result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related to the MMBA program on the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recruit and ultimately fill key positions. As in Study 1,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in Study 2 for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nt race/ethnicity, gender, or age on applicant recruitment decisions. Although Study 2 results indicated job candidates are unaffected by the existence of an MMBA program, given Study 1's results, practitioners should be cautious about implementing such a program for current employees.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