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2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9篇 |
工业经济 | 60篇 |
计划管理 | 475篇 |
经济学 | 1058篇 |
综合类 | 355篇 |
运输经济 | 7篇 |
旅游经济 | 50篇 |
贸易经济 | 147篇 |
农业经济 | 1272篇 |
经济概况 | 3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63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294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生态补偿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精准扶贫”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生态补偿政策引入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182;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59、0.104、0.066、0.053,总的间接效应为0.282;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能力总的影响效应为0.464.因此,精准的生态补偿政策能够实现以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造血式"扶贫. 相似文献
152.
以新的发展观看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仪元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5,(1):55-58
以新的发展观来看,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从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人与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需要在西部形成一套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3.
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研究的重大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年鉴资料,从中选取了10个与生态脆弱有关的统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划分为7类,并着重研究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析其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研究解决办法,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4.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得桂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30(10)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相似文献
155.
城乡边缘带的景观生态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56.
在提取贵州省清水江流域2010—2014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对清水江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结果显示:2010—2014年清水江流域生态足迹值分别为1.546(hm2/人)、1.848(hm2/人)、1.707(hm2/人)、1.973(hm2/人)、1.955(hm2/人),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值分别为1.228(hm2/人)、1.223(hm2/人)、1.214(hm2/人)、1.205(hm2/人)、1.196(hm2/人),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赤字出现,且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研究区生态环境处于弱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环境系统开发利用空间较小,承载能力明显不足,此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有重要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57.
北京山区是北京的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北京建设宜居之都的重要屏障。保护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把握北京山区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山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8.
浅谈我国生态物流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稀缺性在世界范围蔓延。在物流领域,人们迫于寻找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和循环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比较现存的5种循环型物流的本质、目标和内容,得出结论:生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较好选择,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目标的统一。本文建立了多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帮助企业论证生态物流效益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发展生态物流的组织模式和网络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9.
生态税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税收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讨税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税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文章基本思路是由总到分、由普遍到特殊、由理论到实践进而联系到我国实际,通过对我国现有税种中具有生态效应的相关税收的分析,特别是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及资源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行税制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