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7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篇 |
工业经济 | 70篇 |
计划管理 | 1053篇 |
经济学 | 16篇 |
综合类 | 40篇 |
旅游经济 | 2篇 |
贸易经济 | 43篇 |
农业经济 | 13篇 |
经济概况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有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如何按照设计要求来建立预应力值,而预应力施加的关键就是混凝土施工工艺,着重探讨有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 相似文献
102.
在现代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既复杂又具有严格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对施工温度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中应严格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而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施工中的裂缝将影响到结构的稳定,在通过实际的住宅项目跟踪观察及通过查阅相关的混凝土施工著作后,对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和相关措施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03.
相对于其他送砼方式泵送砼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高砼施工的性能,在克服自拌砼各种弊端的同时又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泵送砼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企业信任问题产生的前因性研究显然是重要的,由于对企业信任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来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来讨论还是比较少.文章在社会信任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信任产生的具体原因,试图使大家对企业信任问题有着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李建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8):38-40
研究了碳素尾渣的粒度分布、可磨性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粒度逐渐变细,粒度≤150目的比例逐渐升高,粉磨时间由60 s升到100多s过程粒度变化比较明显,由100 s升到140 s粒度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原料(如高炉水渣)相比,碳钢渣较难磨细.将水渣超细粉、钢渣粉配入混凝土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可替代部分水泥,随着钢渣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6.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也是属于材料的特性之一,但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要将其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即不会影响到结构的正常功能。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结合而形成的混合体,因此,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如果压力、温度以及外力作用于混凝土结构上,会导致其出现裂缝。本文主要是针对裂缝进行有害与无害的分析,并就有害裂缝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处理有害裂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添加生活垃圾利用陶瓷废料,在常规生产工艺下低成本制造高附加值的透水砖,探讨了生活垃圾添加量对砖性能的影响,提高生活垃圾添加量可以提高透水砖的抗折强度和致密度,但降低了砖的透水性能和吸水率。研究表明,生活垃圾在砖坯中起着相反的作用——成孔和熔剂,控制生活垃圾添加量在5%内,对陶瓷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8.
文章结合混凝土灌注桩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混凝土灌注桩的种类和施工方法,并对软土地层桩基进行了设计,合理计算出单桩静载力和桩基强度,并对桩基强度进行复核,按其构造进行配筋,最后,总结性地提出了本灌注桩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设计理念与施工工艺,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0.
高寒生态脆弱地区城市绿色工业选择与布局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工业是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物,是在新形势下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尤其在我国高寒生态脆弱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便成为了首要问题。以拉萨为例,试图就高寒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绿色工业选择与布局展开论述与研究。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两方面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工业发展进行选择;同时对城市工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建立绿色工业空间敏感度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多层次叠合分析对工业布局进行定位,进而引导绿色工业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