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财政金融   341篇
工业经济   38篇
计划管理   154篇
经济学   692篇
综合类   379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203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2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建立突发性公共事务财政投入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公共事务的财政投入体系是防范和化解公共事务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实际情况,建立突发性公共事务财政投入体系的对策应包括:实现突发性公共事务财政投入形式的多样化及预备费的基金式管理,加大事前预防性财政投入的比例,编制突发性公共事务预算,并遵循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原则,以实现提高我国政府管理突发性公共事务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2.
政府间转移支付: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效果深受影响.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具备完善性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已形成了构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作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德国与日本.总结这三个国家所积累的经验,比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对增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启示,从而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3.
张颖熙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24-26,37
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到2006年10月份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巨额外汇储备造成了外汇占款激增,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进一步削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为此,文章提出利用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即通过政府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吸纳多余的外汇储备,扩大内需,调节经济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114.
近几年来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货币投放速度放慢 ,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呈现出通货紧缩的特征。通货紧缩不仅遏制了需求 ,而且制约了供给 ;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通货紧缩无疑是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压力。本文在研究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合理地选择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与协调来治理通货紧缩 ,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5.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既是实现家庭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较好选择,其自身的发展关系重大。在新时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法律法规单一、财税信贷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风险防范滞后和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财税、信贷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和规范分配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6.
根据1998—2007年安徽省61个县(市)财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安徽省县级财政差距进行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结果发现:安徽省县域财政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皖南、皖中、皖北的地区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部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缩小趋势,区间差距对总体不平等差距贡献率呈扩大趋势;县级财力差距的结构分解显示,本级财政收入中的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县际间财力差距贡献的主要因素,转移支付项目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原体制补助税收返还是造成县级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一般性转移支付没有起到均衡县际间财力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如果经济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投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首先指出国外关于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在中国不适用,然后提出了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特有的作用机制,并且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的研究了1980-2005年间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得出财政分权改革以来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在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19.
安徽省近年来一直很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但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并没有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有相应幅度的增加,这是因为对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和产出效果没有专业的评价,导致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对安徽省16个地市和2007-201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体上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表现不错,但是分地区的投入效率不够理想。因此建议政府部门优化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增加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监管等,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120.
金融科技正在变革全球金融体系、鼎新世界金融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在改变中国金融业格局的同时,是否会影响中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分权呢?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1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降低了地方政府的金融分权水平。进一步讨论发现: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受到财政分权和城镇化率影响,财政分权越大的地区,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越小;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作用在金融发展欠发达地区比在较发达地区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