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1篇 |
工业经济 | 9篇 |
计划管理 | 62篇 |
经济学 | 83篇 |
综合类 | 30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旅游经济 | 5篇 |
贸易经济 | 35篇 |
农业经济 | 77篇 |
经济概况 | 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32.
文章依据全国各省分行业出口额的数据,研究了地理距离等因素对各行业出口在国内分布的影响。经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交易成本,包括地理距离(体现在各省至出海口距离和沿途运输基础设施指数)和本省中间品供给;管理成本,体现在各省至服务业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上述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一定差别。其它因素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4.
基于GIS的物流中心选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传统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选址方法――基于GIS的物流中心选址,介绍了GIS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这种选址方法的一些优缺点。 相似文献
35.
地理标志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华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17(6)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众多国际条约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包括地理标志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在国际知识产权相关问题谈判中为自身的发展赢得空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这将对其经济利益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传统知识产权领域核心技术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占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情况下,发挥我国的传统优势,加大地理标志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参与贸易全球化,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因为地理标志的保护往往最能够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对增强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放大作用。文章介绍了多哈回合地理标志的最新谈判情况,以及我国目前有关地理标志的立法及保护现状。文章呼吁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应该采取"内外兼修"的方法。即对"内",将保护地理标志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建立起一套管理统一、权利义务分明的地理标志法律体系;对"外",合理运用多边谈判和双边谈判的国际场合,在给予别国进一步市场准入的同时,大力地推动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地理标志国际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6.
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的反倾销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不仅对我国反倾销的使用力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常规特征予以关注,而且从反倾销裁决结果构成和申诉产业市场结构等多角度研究了我国反倾销实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反倾销实践的不足,从而为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以及反倾销法律的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广西为例,通过对西部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完善其供应链基本模型,探讨政府行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的作用。得出政府应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并推进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形成、提升新农村管理理念和加快供应链信息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将引力模型和欧氏距离法相结合,研究天山北坡城市群内各城市与中心城市乌鲁木齐的空间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各城市与乌鲁木齐的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对城市群内部分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依然有所不足;各城市与乌鲁木齐市在资本转换效率、劳动效率、资源及产品的外向流动性三个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对城市组合的总体竞争性与互补性影响较大。对二者进行匹配性分析,结果显示:天山北坡城市群内五种匹配类型全部出现,但乌鲁木齐与各城市之间更多表现出的是加强合作和调整战略型,深化合作的仅有两个城市,充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经济联系水平还不高,城市间的合作互补还非常有限,需要更多从定位分工和经济互补的角度,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城市群发展。 相似文献
40.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firms’ abilities to acquire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at a firm’s embeddedness in a network of tie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ariation in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We argue that firms in geographical clusters that maintain networks rich in bridging ties and sustain ties to regional institutions are well‐positioned to access new information, ideas, and opportunities. Hypotheses based on these ideas were tested on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227 job shop manufacturers located in the Midwest United States. Data were gathered using a mail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roadly support the embeddedness hypotheses and suggest a number of insights about the link between firms’ network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