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72篇
经济学   184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才 《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72.
"富丽乡村"是一个分析性很强的概念工具,由其衍生出来的许多推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理论来解释这一概念,提出"伴随富丽化的乡村发展"的探索方向是中国乡村多样化发展的一条道路,同时结合目前中国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保有乡村富丽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73.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综述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和营销的有关理论,然后通过分析2005年在兰州、武威、敦煌、天水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和甘肃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对甘肃入境客源市场与营销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为甘肃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4.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其开创性的研究使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作为创始人,他还将新经济地理学融入了主流经济学。此外,克鲁格曼还与几位合作者打通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区经济学传统研究之间的通道,并对国际货币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5.
我国传媒经济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存在"高地"、"洼地"之分,有其历史和政策等诸多成因.行政区划带来了行政壁垒及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传媒资源不能顺利地进行优化配置,导致了"高地"的"回波效应"明显而"扩散效应"微弱.因此,国家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传媒"洼地"进行支持,打破行业及行政壁垒,走科学和谐的发展之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6.
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思想从贸易理论与区位理论相融合,从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揭示空间集聚,从历史、预期和路径依赖揭示区域发展路径,以量化模拟研究区际关系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创新研究对经济地理学的启迪.从学科社会地位、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7.
试论矿业城市研究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8.
规模经济、城市化和经济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和经济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化现象所反映的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与新古典经济的竞争性均衡不相容,因此,城市化问题很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这样,长期以来标准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经济聚集现象和城市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把垄断竞争问题重新引入到主流经济学后,垄断竞争模型才成为处理规模收益问题的有力工具,新经济地理也由之发展而来;与此同时,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深入分析了分工对城市形成和产业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5,25(4):433-436
分析了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及其类型,强调尺度在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范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地理学中的尺度变化,具有从早期微观尺度研究转向宏观微观结合以及宏观精细化研究的特征。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宏观研究传统应该继续发扬,但同时应加强其微观研究。其微观研究可沿着三个层面展开:①在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上从小区域或点位入手;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分解,抓住其中最基本的单元,借助微观研究解释、揭示宏观现象;③对宏观(中观)对象的研究中,注意微观视角,即利用相关技术,构造精细的宏观模型。  相似文献   
80.
基于GIS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革新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素红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1,21(6):700-70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地理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城市问题的增多和尖锐化,各种哲学思潮的介入与学科交叉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量革命的爆发,使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方法论革命和多样理论探索,以寻求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本文从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信息科技发展下,特别是GIS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支撑下城市地理学发展的方法论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