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财政金融   128篇
工业经济   191篇
计划管理   867篇
经济学   312篇
综合类   259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360篇
农业经济   149篇
经济概况   2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自由度约束下的局域溢出模型,探究了创新的空间扩散与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称均衡是模型的唯一内点均衡;当角点均衡时,存在唯一的贸易自由度支撑区间,此时,如果运输成本变小,则技能劳动力、R&D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活动将变得更集聚,同时创新的空间扩散程度变大,外围区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劣势减弱;从增长和福利评价的角度看,在技能劳动力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创新的空间扩散对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影响,然而,当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可流动的技能劳动力集聚时,中心区域的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总是偏好集聚状态,当且仅当创新的空间扩散效应足够大或者集聚租金较小时,外围区域的普通劳动力偏好集聚状态。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有助于增大创新空间扩散效应,减小集聚租金,提高全域劳动力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2.
This paper stud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 implications of informed high‐frequency traders (HFTs) from two seconds of advance peek into the Michigan 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 (ICS), provided by Thomson Reuters to its elite customers. Using individual stocks in the NASDAQ data set, we show how HFTs trade around ICS events. We find that liquidity demanders during two seconds of advance peek earn substantive profit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HFTs’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may increase adverse selection costs for other market participants. This evidence elucidates the debate on regulatory oversight and its role in circumventing the potentially adverse effects from an advance peek into ICS.  相似文献   
993.
浅析我国保险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我国保险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保费收入、投资渠道、保险监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保险深度和密度、服务经济社会、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改善这些不足的方面,使我国保险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高温稳定性与疲劳性能为浇注式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通过GMA浇注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正交试验,参照港珠澳大桥中GMA所使用的配合比材料组成,在保证刘埃尔流动性相当的情况下,对其GMA中不同粗集料用量、ME用量、沥青含量、矿粉用量变化下的高温稳定性及疲劳性能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用量对GMA高温稳定性影响最显著,而矿粉用量对GMA疲劳性能影响最显著,同时以上两因素对GMA关键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表现出对立关系。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确定最佳GMA配合比,达到高温稳定性与疲劳性能的良好平衡,工程验证表明正交实验下GMA配合比优化设计使得浇注式桥面铺装性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9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对于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要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培育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涵养、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推进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不断培养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996.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专业化的发展和格局演化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区分绝对专业化、相对专业化、总体专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测度方法对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5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绝对专业化发展较为稳定,整体平均水平缓慢提高;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相对专业化平均水平整体呈一个平缓的倒“U”型提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互动日趋频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专业化发展较为显著,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层次分明的职能分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产业链功能转移和部门转移,聚焦制造功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此,应继续引导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优化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增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互动与合作,促进城市群健康发育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石云鸣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12-317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培育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绿色发展。目前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主要集中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税费减免优惠、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在梳理政策文本的基础上将现有政策分为4类:环境营造类政策是民营经济生存的基础;要素支持类政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型升级类政策是民营经济兴旺的支点;动力培育类政策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牵引力。对接政策供给与需求后发现,当前政策还存在约束性不足、对长期目标关注不够、对市场机制强调不明显、纵向衔接不强等问题。为更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支持和规范并举,把握市场规律,立足长远目标,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期,立足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是符合国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应然之举。青海省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总体经济不可或缺的动力分支,其高质量发展亦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绿色发展为基本条件、开放发展为空间拓展、共享发展为初心目的,促进青海省经济总体的质优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创新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引擎。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技术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依托。高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代表我国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首先,从技术创新入手,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灰靶理论计算出1998年-2012年的靶心度和指标贡献度。研究发现,西南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协调。高技术企业的企业数量与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开发人员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 (HSR) on urban economic growth using a panel data comprising 285 Chinese cities in 2007–2017. Combining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nalysis, we extend the horse‐mass theory to explain how China may use HSR to avoid the so‐called middle‐income trap. The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efficient boundaries of HSR and simultaneously studies HSR time–space compression as well as the city neighboring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t is found that HSR's efficient boundari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200–1,200 km for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50–300 km for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SR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by approximately 0.6 percent, and the neighboring effect accounts for one‐quarter of economic growth. Thre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rawn: (i) China needs to further reduce the travel times between the inland provincial cities and Beijing, Shanghai or Guangzhou; (ii) China should build a denser HSR network to maximize its economic impact on the vast majority of cities; (iii) China needs to develop some powerful economic growth centers in the inland area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neighboring 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