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1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财政金融   247篇
工业经济   536篇
计划管理   1053篇
经济学   1665篇
综合类   1252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58篇
贸易经济   984篇
农业经济   551篇
经济概况   156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当前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成渝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利用成渝地区16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成渝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基于DEA-Malmquist的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构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效果,提出通过平台共建、政策共通、市场共融以及人才共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42.
近年来,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正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根据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围绕“一带一路”沿线6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8个区域,以各区域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口额和高科技出口额作为数字经济产业观测变量,从区域不平衡状况、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分布特征三个维度,应用泰尔指数法和空间相关性检验分析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程度以及总体和局部区域的聚集特征。结果显示,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长期极不平衡,且总体处于低聚集状态,而局部不同区域间的聚集程度差异较大。通过格兰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程度的变化与沿线区域经济密度、区域人均GDP的增长之间存在“引致变化”关系,虽然这种变化关系总体呈正相关,但局部不同区域的相关性差异较大,表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目前已呈现出聚集发展趋势,但由于总体聚集程度较低,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不足。运用经典的OLS模型和空间SAR、SEM模型,对沿线各区域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发现,网络外部性对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影响并不显著,“本地市场效应”外部性仅对沿线信息通信产业聚集影响显著,而制约“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呈显著负效应的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斯外部性和自然禀赋外部性。“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跨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构建高科技产业生态圈,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我国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应重视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大循环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把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的不平衡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让“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方共同获利。  相似文献   
943.
研究目的:从责任约束力视角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工业用地绩效差异的成因。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苏南地区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与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存在相关性,政策对管理者责任约束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后期超过苏中、苏北地区。(2)苏中地区效率与责任约束力拟合度较差。政策对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前期大于苏南、苏北;对企业责任约束力起伏小,较苏北更为平稳。(3)苏北地区综合效率与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存在相关性,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责任约束力拟合效果较差,其政策责任约束力总体比苏南、苏中波动大。研究结论:从“工业用地绩效”与“政策责任约束力”耦合关系看,现有政策对工业用地绩效管理效果有待提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议从管理者与企业两方面明晰追责问责事项,完善绩效责任约束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4.
武汉市农业多功能分类量化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索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综合评价其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现状及其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方法 文章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系统发展指数,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4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拓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10—2017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表明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整体效益在逐步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其中,经济功能对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贡献是最大,其次为社会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结论 武汉市通过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武汉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整体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阶段,但应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来促使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武汉市不同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各区因地制宜的农业多功能发展促进了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协调发展;武汉市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从功能定位来看,各区在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基础上发展多功能农业,体现出完善的农业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945.
[目的]乳业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内乳业从饲草布局、奶牛养殖、原料乳加工、市场格局等迎来大发展的利好时机。产业集聚是当前乳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研究乳制品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利用1992-2017年中国省域乳制品产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乳制品安全等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乳制品企业、奶站、奶农等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增加了乳制品产业内各环节的关联性,显著增加区域经济的增长,提高乳制品产业竞争力,为乳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最后在微观层面,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乳制品产业集聚区、乳业振兴及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4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ourism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urban world. I aim at exploring the role that tourist practices have play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organisation and uses of urban spaces or, in other words, in the way the city has been experienced and liv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practices and situations has contributed to framing the dis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s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process, I propose to move beyond exploration of specific tourist contexts and places, and to think abou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the one hand, the material and social arrangements of the city, and on the other, the discourses and representations produced around it. My research draws on a specific case study, name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presentations of the Alcântara neighbourhood in turn-of-the-century Lisbon, from an industrial suburb to a popular and ‘urban’ place [Vidal, F. (2006). Les habitants d'Alcântara. Histoire sociale d'un quartier de Lisbonne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The inhabitants of Alcântara. A social history of a Lisbon neighbourhoo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Villeneuve d'Ascq: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u Septentrion]. During the turn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Alcântara became ‘visible’ and ‘visitable’. The former industrial suburb was thenceforth perceived as a pleasant and urban place, both in a practical way (patent, for example, in the experience of walking down the streets or of visiting industrial sites) and in a symbolic wa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eighbourhood identities and heritage policies).  相似文献   
947.
当前,由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产业技术进步、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区域生产协作网络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等的作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粘性.因此,落后地区不能静候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谋求经济发展;若落后地区根据全新技术选择产业,则有可能成功发展经济和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948.
949.
常畅 《价值工程》2004,23(9):4-7
瞬息十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究其成功经验,在于园区追求卓越,积极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持续改善,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发展环境,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950.
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为背景,以产业环境分析作为主线,从我国游乐业的历史由来和发展现状出发,从制约和影响我国游乐业发展的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和民间环境(行业协会)等五个产业环境角度分析了游乐业在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