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1篇 |
免费 | 221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4篇 |
工业经济 | 70篇 |
计划管理 | 468篇 |
经济学 | 571篇 |
综合类 | 479篇 |
运输经济 | 10篇 |
旅游经济 | 11篇 |
贸易经济 | 153篇 |
农业经济 | 365篇 |
经济概况 | 4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982.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并根据城市化过程的差异 ,提出了采用新的补偿办法和直接纳入保障体系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以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83.
研究目的:揭示新型城镇化引致碳失衡的机制,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2014—2021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开展实研究目的:揭示新型城镇化引致碳失衡的机制,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2014—2021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从组态视角出发,考察人口(POP)、土地(LAND)、经济(ECO)、社会(SOC)和生态(GRE)城镇化对碳失衡的多元组态路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1)新型城镇化的任一子系统都不是导致碳失衡的必要条件;(2)城镇化发展导致碳失衡的组态路径时空分异明显,但LAND和ECO是导致碳失衡的两大主导因素;(3)SOC越到后期作用越大,POP则多与其他子系统共同作用引致碳失衡;(4)成渝城市群碳失衡在前期主要以POP-ECO双元主导型为主,后期则转变为ECO-SOC和GRE-SOC双元主导型;(5)长江中游城市群碳失衡前期以ECO-SOC双元主导型为主,后期则转变为LAND-GRE双元主导型;(6)长三角城市群引致碳失衡的条件组态最为多样,但多为单因素主导型。研究结论:组态视角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引致碳失衡的因果复杂性和空间分异性,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应采取差异化措施促进城市群的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有序地推进“双碳”目标下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8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城镇化发展是互动的关系。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文章以资源型城市马鞍山市为例,基于对该市转型中城镇化过程的实证分析,提出城镇化发展应着力规划引领、产业支撑、资源枯竭区重点辅助转型、挖掘文化资源、注重生态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土地节约集约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85.
基于2006-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市化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建立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非线性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水平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986.
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产生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的缩影,更是代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应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在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础上,对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本研究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间城镇化质量差异十分显著,高于城镇化速度体现的差异。从东中西部区域来衡量城镇化质量高低,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从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高———高”型,“高———低”型,“低———低”型,“低———高”型,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8.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土地供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分析现行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土地资源的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并且呈失衡的发展态势,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以及城市用地盲目扩大与大量闲置土地并存,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备受社会和相关学者关注。合理引导控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供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探讨研究城市土地供应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89.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而通过考察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城镇化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即新疆城镇化快于新疆工业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新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新疆新建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城镇化率的上升;第二,新疆工业结构过分偏重重工业的结构失衡使得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新疆城镇化水平的"超前性"。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进新疆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新疆城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0.
选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集聚度指标,利用卡利诺模型,在计量回归的基础上得出西方盛行的诺斯姆规律并不适合我国城镇化实际情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虽然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东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差距并不明显,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差距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