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585篇
工业经济   492篇
计划管理   1388篇
经济学   1259篇
综合类   855篇
运输经济   99篇
旅游经济   166篇
贸易经济   1685篇
农业经济   230篇
经济概况   906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官产学研用\"五重螺旋模型,并分析其演变机理。通过两个案例,立足高校教学科研的实践,详细阐述该模型实际运用时的特征,并尝试预测其后期发展趋向,实践证明五方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较三螺旋的官产学模式更成功,不失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1995年~200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分布极不均衡,对投资流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金融领域直接投资、1994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双边贸易量、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是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证明了邓宁国际生产折衷主义理论对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力。据此简要分析美国对中国金融领域直接投资现状,并分析了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印度经济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国际储备规模在不断增大,目前已居世界第4位。由于中印两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两国国际储备,可以揭示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积累和管理方面的异同,为我国国际储备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结合数据对两国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国际储备来源和国际储备运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除了国际储备增长趋势相近外,其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季度数据,引入非对称协整模型,考察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鉴于油价波动对不发达经济体可能的冲击,还测度了油价的不确定性并探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中国因素”对全球油价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2)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油价下跌所产生的效应;(3)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在油价上涨时表现更加明显。油价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中则不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以上结果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加强油价波动预警与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浪费是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浪费尤为重要。[方法]文章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三方面系统梳理了美国和法国减少食物浪费的经验做法。[结果]在法律法规方面,美国的法律法规强调引导激励作用;法国的法律法规双管齐下,兼顾引导激励和处罚遏制。在政策措施方面,美国构建了差异化食物回收等级体系、通过投资教育等方式助力反食物浪费;法国更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导社会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和反食物浪费。在运行机制方面,美国和法国均通过多部门协作、多领域减少食物浪费,但在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法国。[结论]参考他国经验,基于本国国情,建议:制定法律政策的实施细则,兼顾引导激励和处罚遏制;建立多层次的食物回收等级体系,提升食物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在全过程形成反食物浪费的合力;号召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将反食物浪费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冯健  杨克磊 《价值工程》2012,31(11):114-116
本文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背景出发,揭示了海南省酒店供求管理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深刻剖析了供求不平衡的原因和弊端,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人数预测上,选用累积和逐期增长量两个指标,从增长的绝对量和增长程度两个角度有效把握目前的人数变化趋势,运用Eviews,进行一元回归模型分析。在酒店数量方面,根据预测人数和酒店行业入住率标准,确定最佳酒店数量。最后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酒店供求管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垂直分工的理论视野,界定了单体企业的适度规模经济和企业集团总体的最适规模经济等概念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垂直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等相关概念,从技术经济角度给出了企业集团适度规模经济的模型框架和测度方法,揭示了企业集团在地域上的合理规模即集聚程度与集聚效益之间的倒U字形钟形关系。利用该分析框架,提出了在国际垂直分工视野下,生物医药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实现企业集团适度规模经济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利用企业集团的集聚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并通过产品细分的差别化定位,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策略性替代。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单一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在特征提取以及语义理解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CNN-BiLSTM融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电商评价情感分析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文本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和捕捉情感信息的语义关系,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进而提高商家对消费者评论的情感理解和评价准确性。基于一个中文电商公开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了实验,并将其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精确度、准确度、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Summary: We combine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approaches to predict how intrafirm “whol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e firm's speed of absorption of external knowledge to produce inventions. We start from the widely accepted view that distant, externally‐developed knowledge is difficult to absorb into the focal firm's own knowledge production. We suggest that high levels of intrafirm inventor task network diversity and task network density are essential for a diversity of knowledge inputs and coordinated actions regarding knowledge transfer, which in turn, reduce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absorption of knowledge—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knowledge that is distant from the focal firm. The results of an event history study of 113 pharmaceutical firms that engaged in technology in‐licensing from 1986 to 2003 provide general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Managerial Summary: Firms keen to keep up with an uncertain and ever‐changing industry environment, can benefit from the speedy introduction of inventions. We examine how firms absorb licensed‐in technologies to nurt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wn related inventions. We show that a firm's absorption speed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mong the firm's inventor employees. More specifically, technologically diverse and well‐connected inventor networks improve the firm's ability to absorb external technologies quickly. This applies especially to externally acquired technologies that are unfamiliar to the firm. Depending on the distance of the acquired technology from the focal firm combined with speed‐inducing inventor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u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firms can reduce the time needed for absorption by several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