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36篇
计划管理   223篇
经济学   105篇
综合类   16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69篇
农业经济   91篇
经济概况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801.
以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雁门关、万年冰洞、芦芽山风景名胜区、老牛湾景区、忻州古城6个主要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和搜狗指数,从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两个角度对忻州市主要景区网络关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忻州市主要景区在近4年来的网络关注度均出现逐年下降的现象;忻州市主要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受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节假日是一年中网络关注的小高峰,网络关注度在节假日的后半时段较高;从全国来看,忻州市主要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的范围较为局限,主要吸引山西省周围的省份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其他省份;忻州古城作为新景区,成为忻州市网络关注度仅次于五台山、雁门关的景区,排名第3。忻州市应加大对主要景区的宣传,打造景区的冬季特色,凝练旅游口号,将忻州古城建设成为忻州市其他景区宣传平台,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忻州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02.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解决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在解决本国居民住房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住房租赁措施,尤其是德国。本文以德国为例,研究其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主要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构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03.
[目的]文章基于农业技术培训主体异质性的视角,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理论探讨,并利用四川省83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检验。[方法]运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1)农技培训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培训每增加1次,其采纳有机肥施用等5种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提升3.1%;(2)不同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差异化,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性主体培训对农户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政府农技部门公益性主体培训整体效果优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准公益性主体;(3)上述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网络及种植规模的农户群体中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 3类主体开展培训均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培训效果最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培训体系、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开展农技培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技推广培训体系紧密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4.
目的 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韧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粮食主产区的数据,构建农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农业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分析农业韧性的空间差异,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来识别农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从整体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地的农业韧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空间差异性较小,农业韧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和各区域的农业韧性差距仍然较大,其余地区间的农业韧性差距在逐渐缩小。(3)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市场规模、创新水平、普惠金融水平是影响农业韧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三者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其对农业韧性的解释力。另外,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韧性存在一定影响,地区经济水平对农业韧性的影响较弱。结论 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基于异质性特征,应统筹各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增强农业韧性。  相似文献   
805.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06.
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层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源内找气的巨大勘探潜力。基于油气分布规律、目标区域的成藏地质背景,以及对关键井、优质烃源岩的解剖,并结合前人的成果,通过对孝泉-丰谷构造带的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分布、油气演化过程和压力系统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为纵向叠置-平面交织-近距离叠覆运聚模式,源内成藏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气藏成藏类型。总结出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利相带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形成和保持。  相似文献   
807.
研究目的:辨析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化规律及空间收敛特征,为保障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由2005年的0.978波动增加至2020年的1.066,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效率值呈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依次递减趋势;(2)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收敛水平为0.043,局部收敛水平呈现江西、湖北、湖南依次递减格局,均存在显著的β收敛趋势和空间正向溢出效应;(3)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家庭农业经济贡献度和财政支农力度与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呈显著负相关;(4)促进耕地绿色利用转型应顺应耕地绿色空间关联规律,加快推广耕地绿色生产技术,推进耕地绿色综合整治和强化耕地绿色环境规制。研究结论:完善和推广农业绿色转型模式,应当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进的客观规律,构建合理的耕地利用转型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08.
高佳  杨宇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0):114-123
研究目的:探究东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地保护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极差持续扩大;(2)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农业现代化因素对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有显著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程度是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结论: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需制定差异化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09.
姚增福 《经济地理》2022,42(1):182-190
基于自由处置赫尔(FDH)技术方法,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空间异质性,运用SFA技术构建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考察了2001—2019年我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改进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下农业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46和0.843,各省(区)农业环境效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普遍能够从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中获得1%~20%不等的改进程度,而又以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更强;在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主产区和平衡区虽然获得较高的农业环境效率值,但效率改进程度仅维持在2%左右,而主销区虽然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却能够获得超过20%水平的效率改进。然而,各功能区无论是农业环境效率值还是效率改进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时间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10.
利用山西省汾河灌区1993—2002年有代表性测站的土壤墒情实际观测资料,对该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简述汾河灌区在农业供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汾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供水市场的分析预测,提出灌区今后的用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