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9篇
经济学   74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96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山岳型景区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景区活动关乎山地系统生态安全。构建山岳型景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护生态系统关键物种要素与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山西省云丘山景区为例,选取吕梁山脉代表性珍稀物种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基于GIS技术提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与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并构建生态网络;综合连通性与敏感性对生态网络进行分析,提出云丘山景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云丘山景区生态源地总体规模较小,空间分布不均;网络连通性属于中等水平,位于网络核心区的源地间廊道较多,呈网状连接,位于网络边缘区的源地间廊道单一,呈树状连接;根据敏感性评价将景区划分为极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5种类型区,生态网络所处区域整体敏感性程度较低,但仍存在高风险节点;根据生态廊道所处不同敏感性环境提出“降扰性保护”“恢复性保护”“修建性保护”3种廊道构建与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将为云丘山景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2.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vulnerable natural areas requires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visitor flows, especially in mountain and protected areas. Pyroelectric sensors that detect the heat radiation emitted by human bodies are now commonly used in many regions, including Scandinavia and the UK, to count pedestrian traffic in both urban and natural areas. We used four different tests to investigate pyroelectric counters’ accuracy in mountain winter conditions. Air temperature, distance to sensor, visitor clothing and visitor volume were all found to affect counter error rates. For tests within moderate winter temperatures (between 0°C and ?18°C) counters reported within manufacturer's claimed accuracy at 5% for 2 m range, but for ?21°C and below visitor numbers were over reported by 10.9%. Counter accuracy was generally unaffected by visitor clothing within 2 m of the sensor, but at a 4 m distance counters frequently failed to detect individuals in insulating down jackets more than fleece jackets. Counter error rates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outdoor than indoor tests, but still accurate within 5%. Error rat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visitor traffic. The findings provide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using automated visitor counters to estimate wintertime visitor use in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233.
公园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游人的游憩体验质量,是 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 对象,在实地体验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验证性 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园服务设施对游人在公园内游憩休闲使 用的重要度,以及游人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 表明:1)公园服务设施的8个类别维度对游客影响的重要度从 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管理服务设施> 交通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商业设施;2)游客对公园 服务设施使用后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 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科普宣教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休憩设施> 卫生设施。各维度在观测上的数值差异反映了游客在公园内进 行游玩时更注重体验设施的存在度和使用感。  相似文献   
234.
[目的]分析岩溶地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的特征,可为岩溶区国土空间优化、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在界定山—坝系统的概念,构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特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典型山—坝系统惠水县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坝区、山坝交错区、山区3个子系统,并采用3S技术、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等方法,对1990—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化及分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空间形态方面,研究区各子系统总体上耕地存量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坝区持续增加,山坝交错区波动上升,山区呈下降趋势。坝区、山坝交错区和山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均上升。(2)功能形态方面,各子系统生活功能增加且增速快,生产功能面积不同程度减少,而生态功能则是在山区先减后增,在坝区、山坝交错区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山区先缩减后增高,其他两个子系统变化与山区相反。[结论]不同历史时期坝区、山坝交错区、山区的土地利用演化方向及其空间格局分异显著。研究成果对探讨贵州省不同区位条件、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质背景山—坝系统的土地利用问题,统筹山坝系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5.
[目的]北京浅山区(海拔100~500m)是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强烈的区域,文章以北京密云浅山区为例,探讨浅山区农业产业融合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脆弱度影响。[方法]实地调研了区域内典型融合型农业产业及其类型,选择海拔高度、坡度、土壤耕层厚度、土壤养分、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了前后相隔30年两个时间点生态脆弱度指数的核算和分析,得出密云浅山区生态脆弱度的变化特点。[结果]相对于1980年, 30年后密云浅山区生态脆弱度整体降低,得益于北京市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密云水库水源地生态涵养政策;密云浅山区融合型产业主要包括综合型农业科技园、农业观光园、果蔬采摘园、民俗旅游村四大类型,各占有30%、17%、17%和11%的比重。综合型农业科技园、面积较大的规模果园、设施蔬菜园、观光花园年产值收益较高,加工产品、果品采摘收入、餐饮收入、门票收入是融合型农业收入的主要部分;4种融合型产业生态脆弱度多处于中度脆弱以上,农业科技园的生态脆弱度为Ⅲ级,生态环境负效应明显,农业观光园生态脆弱度为Ⅱ~Ⅳ级;果蔬采摘园生态脆弱度多为Ⅰ~Ⅱ级,该类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生态涵养的作用。民俗旅游村生态脆弱度多数为中等脆弱。[结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效应的融合型农业类型为:经营模式为荒山开发、粗放管理的观光采摘果园,这些产业的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弱。对生态环境具有负效应的融合型农业类型为:精细化管理、高投入高产值、年均游客量大的规模化农业融合产业。这些产业改变了原始植被和土壤结构并建有配套的餐饮住宿设施,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6.
简述了“地景化”的定义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山 地墓园的现状问题,从人的需求、自然生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 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相关文献及 山地墓园因自然、人文因素所具有的特质,总结出山地墓园地 景化设计的“立体分层嵌入”“抽象模拟重构”“异质同构缝 合”3种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山地墓园的典型案例,对总结出 的3种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地墓园地景 化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37.
为了查清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地质遗迹状况,文章在保护区地质资源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参考合适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将区内地质遗迹分为3大类,6个基本类型,褶皱构造形迹、岩溶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是保护区典型性遗迹景观。论文从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开发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研科普价值、美学价值高,自然性、典型性较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选取了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以省级地质遗迹为主,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总体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38.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片区内湖南省37个县(市、区)为代表,从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四个角度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城镇化是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并针对武陵山片区城镇化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9.
[目的]人工造林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城市森林功能发挥的影响深远,科学评估人工造林对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方法]采用格网法获取北京浅山区276个样本单元,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选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4个测算指标,分别测算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时空格局,运用OLS回归和分位点回归评价"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1)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覆盖率达到51.66%,林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3 400hm~2,且林地二级类型间变化较大;(2)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432、0.544、0.504和0.276,多样性和均匀度有小幅度降低,但丰富度和优势度提升明显。(3)不同分位水平下,人工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在10%分位水平下,样本单元内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均对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人工造林应综合考虑源地物种分布状况、造林类型和优势林种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0.
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建立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针对成都市山地平原交错的地貌类型特征,在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多规则组合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划为耕地坡改梯平整区、格田整理区、农田水利工程整治区、农村道路整治区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区5个适宜区域。研究结论:采用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