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93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871篇 |
工业经济 | 572篇 |
计划管理 | 2180篇 |
经济学 | 3451篇 |
综合类 | 1667篇 |
运输经济 | 148篇 |
旅游经济 | 163篇 |
贸易经济 | 1444篇 |
农业经济 | 1262篇 |
经济概况 | 17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9篇 |
2024年 | 201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595篇 |
2019年 | 457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523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476篇 |
2014年 | 822篇 |
2013年 | 1249篇 |
2012年 | 901篇 |
2011年 | 1087篇 |
2010年 | 864篇 |
2009年 | 805篇 |
2008年 | 938篇 |
2007年 | 791篇 |
2006年 | 761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302篇 |
2002年 | 219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预期转弱”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需要通过优化预期管理来提振预期。现实经济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多样化预期,然而现有研究大多研究单个预期(特别是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对不同预期的叠加效应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预期分为政策预期(基于政府制定、调整及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的预期)和非政策预期(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实态等形成的预期),并认为:当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相契合时,两种预期冲击叠加会对政策有效性产生“累进(退)”效应;当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错位时,两种预期冲击叠加对政策有效性会产生“抵消”效应。比如,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相应的预期管理操作会使经济主体产生未来经济向好的预期,并激励其采取积极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现实经济中良好的技术进步态势会使经济主体形成未来经济繁荣的预期,并促使采取积极的创新、投资、消费行为,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两种正向预期的叠加则会进一步增强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采用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来描述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运用DSGE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对“无预期冲击”“存在货币政策预期冲击”“存在技术进步预期冲击”“存在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双重预期冲击”4种情形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模拟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两种预期冲击均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并在总体上形成叠加“累进”效应。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拓展:一是基于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的角度探究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的叠加效应,二是采用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回避以往研究中量价工具“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三是运用SV-TVP-FAVAR模型为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预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预期管理体系。要正确认识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的契合与错位,利用政策预期增强(弱化)积极(消极)的非政策预期,并优化各种预期管理之间的方式匹配和期限组合;政策预期管理的优化要提高各种政策调整之间的协同性,并完善政策信息传导机制;非政策预期管理的优化则要完善宏观经济信息传导机制,并改善市场环境。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需要提高政策调整及工具使用的合理性和适宜性,并不断完善央行沟通、前瞻指引等预期管理方式,实现政策信息传导的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有利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缓解无偿无限期带来的土地超占乱占和闲置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6年和2018年泸县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政策的开展能有效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进程,但政策的实施要注重公开透明性;有偿使用政策能有效缓解一户多宅、低效闲置、超占乱占等土地浪费现象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村面貌,但对泸县生产方式转变、新业态发展、农户生活水平提升影响力较小;总体来看农户对有偿使用政策满意度和支持度较高。[结论]针对当前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该文认为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还应该完善有偿使用费收取管理政策,增强政策执行透明度;注重基层队伍建设,实现有偿使用费保值增值;合理选择安置模式,发展农村新业态;加强宅基地有偿使用与有偿退出的高效联动,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93.
94.
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可能给予中国涉诉企业三种不同的待遇:非市场经济待遇,个别税率待遇和市场经济待遇。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是每个出口企业努力的目标。然而,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本质上的消极性和适用上的歧视性注定这一目标不易实现。此外,从2003年11月起,欧盟开始缩减中国享受普惠制税率的产品,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尽管如此,中国可以利用欧盟政策表面上的灵活性和自身的努力,争取获得最佳待遇,为欧盟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5.
结构式凯恩斯乘数理论与积极财政政策优化——基于消费矩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如何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效应是有条件的,为了启动处于衰退中的经济,政府不仅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干预经济,而且由于各部门的乘数效应不同,政府更需要采取结构性的干预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部门的不同支出以改进财政政策效率.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结构式凯恩斯乘数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结构式乘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将为中国政府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衰退风险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视角与更加丰富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96.
当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制造业企业逐渐显现出“脱实向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较为明显。本文使用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本文基于现金持有、实物期权和委托代理理论,进一步识别了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脱实向虚”程度;(2)融资约束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3)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客户集中度、银行监督程度均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正向影响。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本文在考虑所有制和规模异质性、政府补助的影响后,其主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针对监管部门政策实施、流动性支持、资金流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技术水平上也比较低.今后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应是继续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发展新兴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是金融支持和财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98.
以我国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期限匹配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以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强融资约束,加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但地区社会信任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社会信任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不利影响越弱。进一步讨论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产权性质、规模以及成长性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具有差异化影响。未来要想切实解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不仅要稳定外部经营环境、完善金融制度体系,还要提升地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99.
[目的]与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相似,荷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却是世界农业强国,其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业转型之路对促进我国当前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文章梳理了荷兰40年来在农业环境治理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其主要经验做法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结果]从畜禽养殖数量控制到化学投入品控制、再到农业资源全管理,荷兰始终坚持以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对农业资源环境挑战,不断强化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建立了严格的农业资源环境监管体系和政府支持体系,在农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依然很好地保持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结论]荷兰曾经面对的养殖业污染、化学品过度投入等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其当时采取的转型思路与我们目前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借鉴荷兰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亟需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绿色发展技术支撑,建立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协同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