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84篇
工业经济   190篇
计划管理   941篇
经济学   594篇
综合类   277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287篇
农业经济   296篇
经济概况   29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分析面源污染约束条件下我国油菜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途径。[方法]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面源污染约束下的油菜生产效率,根据投入冗余、期望产出不足或非期望产出冗余等,分析效率损失成因。[结果]我国油菜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N型\"年际变化特征,其中黄淮区、江浙、重庆、青海和甘肃的油菜生产效率均值高于0.9,云贵和内蒙古的油菜生产效率则低于0.8。全国和长江流域省际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趋势,西北区省际差异最大,黄淮区省际差异最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过高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油菜生产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近3年总氮可缩减比例均值大于30%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南、内蒙古、贵州、云南和江西,总磷可缩减比例均值大于30%的地区依次为云南、贵州、四川和内蒙古。此外,湖北用工投入冗余、内蒙古化肥投入冗余和单产不足也是其油菜生产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结论]长江流域需重点削减氮磷径流损失,黄淮区应重点控制氮磷淋溶损失,西北区应重点治理氮磷侵蚀流失。  相似文献   
82.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分析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有助于了解其调整施肥结构的行为。当前研究忽视了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间的替代性,未能开展联立研究。[方法]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Bivariate-Probit模型对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两种意愿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对有机肥好处的认知正向影响其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之下,对农户采用有机肥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有机肥作用的认知可能是加强其减少化肥用量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响应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缓解新疆棉田残膜危害,基于新疆棉农的问卷调查研究棉农的残膜回收行为。[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疆棉农残膜回收行为的因素。[结果](1)新疆农用地膜回收率低,地膜污染形势严峻。(2)棉农对残膜危害认知缺乏,对残膜回收的间接价值认识不足,影响新疆残膜回收效率。(3)残膜回收的成本收益是影响棉农残膜回收行为的关键因素,其他如棉农年龄、种棉年限、对残膜危害的认知等自身特征,以及农户劳动力数量、政府对残膜污染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对棉农的残膜回收行为有重要影响。[结论]网络及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对棉农的残膜危害认知水平有较大影响,棉农更愿意采用成本更节约的焚烧、堆地的残膜处理方式。因此提出引导棉农残膜回收、提高棉田残膜回收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川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增长极。同时,川渝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川渝两地的合作潜力巨大,抱团协同、构建新型的竞合机制,无疑是川渝两地将\"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地理节点质变为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抉择。相关对策建议如下:构建立体化、网络化、便捷化的交通;打造海关、经贸合作、领馆设立、国际航线、国际铁路班列的协同开放格局;改善川渝之间的中间塌陷现象;构建全面协同的政府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6.
文章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与空间范围进行了界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对经济带的空间范围从核心区、扩展区及辐射区等3方面进行了定位。文章仅对丝绸之路核心地区进行分区,即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7个国家,针对7个国家的农业功能依据地域性、比较优势、可操作性等原则将核心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是东北粮食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等3个国家;西南棉花区,包括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3个国家;东部畜牧区,为吉尔吉斯斯坦。同时,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区的基础上对经济带上沿线国家的农业经济协作提出了3方面建议,分别是应注重各协作区功能产业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布局上,要将协作区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动发展作为首要因素,实现各协作区的互利共赢;选择与各协作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相适宜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分工与协作机制,合作共进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7.
低碳经济下畜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低碳经济对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法对低碳经济发展内涵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分析畜牧业发展对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传统畜牧业向低碳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干部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自主研发技术水平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存在漏洞等瓶颈问题。并从加强政策引导,增强低碳意识;加强营养调控,改进饲料加工工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对畜牧业资金扶持;加强畜禽污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畜牧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低碳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分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污染源,威胁着我国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文章利用我国各省畜禽养殖污染统计年鉴数据,依据各区的畜禽养殖污染总量压力、土地负荷压力和地表水负荷压力以及经济负荷压力等级对我国主要畜禽养殖污染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为H-H-H-H型畜禽养殖污染区,是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压力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区为L-L-L-L型畜禽养殖污染区,是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压力最小的地区;东北区和东南区畜禽养殖污染压力也较大,分别为H-M-M-H型畜禽养殖污染区和H-H-L-M型畜禽养殖污染区;蒙新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畜禽养殖污染压力中等,分别为H-M-M-H型畜禽养殖污染区和H-H-L-M型畜禽养殖污染区;西南山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压力中等偏低,为M-M-L-L型畜禽养殖污染区。基于上述研究,该文对各区畜禽养殖污染的分区环境治理提出了若干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9.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当中的比例等措施减少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0.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挖掘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问题对今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省为探讨对象,首先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含义及主要特点。利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化学品投入使用及污染情况进行分析,2007~2014年河南省化肥及农药产量和使用量均呈上涨趋势,污染面积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肥、农药、秸秆及生活垃圾。而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利益驱使、政策方面不健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原因。该文认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应从推广减量技术,积极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精准农业,减轻面源污染程度;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完善政策及管理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以期为其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