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51篇
财政金融   84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430篇
经济学   949篇
综合类   198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100篇
贸易经济   198篇
农业经济   836篇
经济概况   33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矿山公园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72处国家矿山公园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国家矿山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省份;分布的高密度地区为1个带状区域和3个块状区域;85%以上的国家矿山公园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在100km以内。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建地政府部门和矿业企业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今后国家矿山公园的审批与建设中,应考虑向资源枯竭型城市倾斜,公园的规划建设要与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相联系。  相似文献   
992.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ree canopy cover on sales price of urban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Using a data set of 5606 single family homes sold in 2009 and a spatial hedonic model with three spatial effects – spatial‐temporal lag on dependent variable, spatial error, and spatially lagged independent variables – we estimated the location‐specific effect of tree canopy cover. Tree canopy cover increases the property value when located on adjacent public space, but decreases the value when it is on own property and on the adjacent property within 20 m of property boundary. The results are suggestive that council urban tree planting programs provide significant private benefits to homeowners.  相似文献   
993.
在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棚户区的形成原因与空间类型,概括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探讨棚户区改造对辽宁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整体面貌的影响与效果。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不同的是,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坚持原地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通过整体分散、局部集中、个别混建的方式,合理安置贫民住区,探索出了一条打破贫困空间集聚的路径,进而优化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空间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形态经历了"控大促小""控小促大""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探索过程。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都是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综合作用的结果。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因素对我国城镇空间布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转型特点,未来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要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向来配置行政资源。为此,要进一步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人口密度;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矫正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大城市偏向,把资源的配置向小城镇倾斜;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小城镇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  相似文献   
995.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96.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非市场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的效果及其成本,结果表明以地方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一旦放松调控,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即迅速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对日本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流动的关键因素;对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口演变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由珠三角核心城市流向外围城市主要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人口回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不能主要以行政手段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而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来调控城市人口结构,如产业升级与转移。  相似文献   
997.
盛丰 《产业经济研究》2014,(2):32-39,110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首次对全球范围内产品的国际竞争模式进行系统性考察。结合异质企业理论运用价格和地理距离判断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基本思想。本文探索性提出: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关系究竟是一种随机现象还是存在某些系统性特征?对国家一产品对进行710834次回归后,本文对所得到的价格距离系数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产品竞争模式存在显著并稳健的系统性特征。质量型竞争模式并非一定优于价格型竞争模式。结合国家、行业和产品特征,客观选择最优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才有助于实现产品升级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999.
城镇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宏观规划,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城镇化格局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文章以吉林省28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为切入点,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的区域条件、城镇化布局、城镇化发展特点、城镇化空间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目前吉林省新型城镇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要呈现出工贸型、边贸性、农牧型、资源型城镇类型,体现出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依托、集群性、大城镇带动小城镇发展等特点,并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但仍然存在城市发展差异化明显、小城镇规模不足等问题。对此,应构建政策与资金双向动力系统,整合基础设施优势与区位优势资源,通过构建联动型产业格局推动新型城镇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北戴河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北戴河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试图找出其格局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以期为北戴河新区制定耕地保护对策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选取景观指数建立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北戴河新区1991年、2001年及2013年的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景观生态安全重心变动轨迹,进一步分析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研究表明:1991~2013年间,1991年为0.647 6,2001年为0.593 9,2013年为0.527 6;其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加剧导致耕地景观连通性下降,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分布不均衡,各安全指数级别出现相互转化的现象;耕地景观生态安全重心总体呈现向东北部移动的变化规律,1991~2001年移动距离为4.06km,2001~2013年动距离为1.43km。[结论](1)北戴河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从1991~2013年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不断增大,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受到威胁;(2)北戴河新区的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不均衡,安全程度不稳定;(3)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耕地安全的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