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3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69篇
计划管理   410篇
经济学   263篇
综合类   316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207篇
农业经济   234篇
经济概况   3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贵州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良性互动,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举措,建立"长江龙尾新区",将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2.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在26个备选具体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测试检验,最终选取14个具体指标,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对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和江苏省十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定量评价,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最后从科技创新投入、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徐州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使用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CCR模型,测算含有非合意产出的全要素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全要素工业水资源利用率进行分解,分析工业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和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全要素工业水资源利用率进行收敛性分析,判断各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差异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市)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差距明显,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最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率总体呈提高趋势;科技进步是推动全要素工业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长江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呈收敛趋势,省(市)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114.
寒地林业小城镇是资源再生型城镇,是我国小城镇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随着资源面临枯竭与林业政策的调整,城镇发展逐渐陷入困境。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用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林区小城镇用地调整提出3点对策建议,保证城镇用地性质的连续性、灵活性和弹性,这对小城镇用地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5.
Bundling attractions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urism is often regarded as a viable solution to economic crisis, especially for remote areas without many development options. While many tourism destinations have strong cultural or heritage assets, not all destinations have primary attractions that can bring visitors to the region. Rather than developing special interest “themes”, rural areas that do not have enough of any one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 to act as a primary draw may consider bundling different attraction types to increase visi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ferences of visitors to secondary heritage site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itage tourism and alternative, non-heritage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Findings revealed that motivation to visit small-scale heritage sites consisted of two dimensions: learning and recreation. The two motivational dimensions influenced visitors’ interest in different heritage attractions and likelihood of visiting heritage tourism “scenarios”. As for alternative activities, there was a cluster of “popular” activities that were enjoyed by both learning-oriented and recreation-oriented respondents, but recreation-oriented visitors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nature-based activities and sport-related activities than learning-oriented visitors. Findings can help rural communities improve secondary attractions and diversify their tourism product by bundling heritage attractions with non-heritag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16.
Pesticide mismanagement potentially has high risks for farmers, household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Papua New Guinea where farming is the primary occupation, there is evidence of dangerous herb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 being used by coffee growers. Using original survey data for coffee smallholders from four provinces, we assess the factors driving farmers'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when preparing and applying herbicides, and farmers' disposal of agro‐chemical containers. We control for households'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measure the impact of farmers' training in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We use the special regressor method to estimate binary choice models featuring an endogenous binary regressor (train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capit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re important drivers of farmers' pesticide‐handling practices, with marginal effects estimated at 10 and 22 per cen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7.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作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淮河沿岸大堤的洪水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行蓄洪区的运用会造成行蓄洪区内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等多种风险。行蓄洪区运用的风险是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及御灾环境的脆弱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4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运用的风险因素,提出淮河蓄洪区运用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8.
张鑫  熊敏  刘坤 《水利经济》2016,34(5):51-54
以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为例,分析行蓄洪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框架。运用实地考察法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法确定灾情预警信息依据,结合各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提出相应的预警信息传递联动路径。以行蓄洪区预警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实施层为切入点,提出多层次、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信息传递预警模式,以最大限度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实现蓄洪区灾情预警信息传递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9.
海面低仰角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性能及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海面低仰角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特点,对海面电波多径衰落进行了理论计算,指出了通信系统抗衰落的方法和手段,并给出了一种抗衰落通信系统在海面通信试验中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20.
气候变化不但会对农业产出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产生影响。利用我国26个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我国种植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看,年平均气温上升有助于降低化肥的使用强度,而年降水量的增加则会提升化肥的使用强度;对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气温上升均会导致化肥使用强度增加;对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上升会导致化肥使用强度下降,但是降水量增加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气候变化对不同气候区农业生产的化肥投入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关化肥控制的政策有必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政策目标的设定也应体现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