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71篇
财政金融   304篇
工业经济   217篇
计划管理   1095篇
经济学   865篇
综合类   681篇
运输经济   50篇
旅游经济   155篇
贸易经济   639篇
农业经济   481篇
经济概况   60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农户对居住空间的行为选择是直接影响乡村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空间行为选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才能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合理引导其空间行为演变的发展道路。为了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规律,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保定市不同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居住空间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大部分农户对当前居住空间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在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方面,配套环境驱动占主要地位,其路径系数高于住房条件驱动;(3)在配套环境驱动方面,经济活动交易便利是最主要因素;在经济生产条件驱动方面,耕种便利因子的影响程度高于灌溉条件。在住房条件驱动方面,各具体测度变量根据影响的主次程度排序依次为:建筑面积、宅基地面积、房屋结构、排水便利、出路与交通。建议保定市从配套设施建设、循序渐进的规范化引导、创新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的行为演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估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关联性,为乡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协同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和空间关联测度模型综合分析其空间格局及区域空间相关性。[结果](1) 2010—2020年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010—2013年缓慢发展期、2013—2018年快速增长期、2018—2020年稳定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各年份不同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2)区域层面来看,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以陕北平均值最低为0.469,陕南和关中较接近,分别为0.542和0.534;相对于陕北和陕南,关中各区域人居环境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异最显著;地级市中,西安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安康市和汉中市次之,渭南市和延安市最低。(3)乡村人居环境体系各子系统在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各具优劣势。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存在空间聚类现象,表现为明显的高值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各地区子系统人居环境水平差距较大,热点和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严重,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分析研究区域大豆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大豆干旱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区域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45个农业气象站的大豆发育期资料以及大豆历史灾情资料,通过历史灾情资料反演,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并进行累计概率分布转换获得大豆干旱样本序列,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拟合样本序列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大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将大豆水分盈亏指数CD50,i=0.56作为大豆干旱过程初始判别值,以CD50,i≥0.56干旱过程持续日数(D)为主导因子,以CD50,i≥0.56逐日累加值(SDI)为辅助因子,构建了基于日尺度气象资料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实现了干旱的动态化判识,指标验证结果显示与灾情记录等级完全符合的样本占全部样本的82.4%。(2)东北地区大豆每站平均总干旱频次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达到1.51次/站,其次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乡村衰败是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繁荣与乡村衰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较早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乡村衰败出现较早,其应对乡村衰败的经验丰富且相对成熟,梳理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衰败的应对经验及理论模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方法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分析其城乡人口流动最新趋势,从人口、就业及物质设施等方面梳理城市化背景下美国乡村衰败的基本特征,总结其应对乡村衰败实践经验及理论探讨。结果 从美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对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获得解释。结论 美国乡村衰败应对历程对其他国家乡村问题解决具有多个经验启示,具体包括从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去理解乡村衰败现象、重视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及反哺作用、承认乡村的地域差异并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重视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等,上述经验启示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梳理当前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特征,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对我国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文章在对我国部分特优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揭示特优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阐明特优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大关系。[结果](1)当前第一阶段特优区认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特优区在省级地区形成全覆盖格局,但地区间还有差异,表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分布特征。(2)特优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流通体系不健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同质竞争等问题。[结论]下一阶段特优区建设中,应从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明晰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形成机理等方面着手,夯实特色农产品发展基础,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98.
1990-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田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与湿地景观,对保障该区的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水田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为农业结构调整、水田经营政策的制定以及保障库区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0年、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以及景观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时段水田的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 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为5 267.94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26.70 %,平均坡度为11.87°,其中丘陵地区水田面积分最大,不同区县间水田面积差异显著。(2)近25 年草地、建设用地和水田间发生显著转移,1990—2005年水田主要转向旱地,2005—2015年水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且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水田的总面积持续减少。(3)近25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的核密度分布呈现“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1990年水田分布的聚集区表现为江津和长寿2个核心分布带;2005—2015年江津的核密度值由高密度区转变为低密度区,水田分布的聚集区仅剩长寿核心分布带。(4)在7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的景观优势度居于中间位置,随着水田面积不断减少,水田景观的破碎化进一步扩大。结论 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田面积,充分发挥水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武汉市农业多功能分类量化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索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综合评价其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现状及其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方法 文章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系统发展指数,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4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拓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10—2017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表明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整体效益在逐步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其中,经济功能对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贡献是最大,其次为社会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结论 武汉市通过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武汉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整体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阶段,但应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来促使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武汉市不同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各区因地制宜的农业多功能发展促进了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协调发展;武汉市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从功能定位来看,各区在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基础上发展多功能农业,体现出完善的农业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