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85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976篇
经济学   237篇
综合类   919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61篇
贸易经济   234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30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宪华  彭任超 《价值工程》2011,30(30):223-224
采用大学生学习情绪问卷中文修订版,调查414名地方院校本科生学业情绪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科生学业情绪由八种组成,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年级及独生状况的本科生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业情绪有显著影响。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结果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及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欠缺的现状,创建"校企携手"合作模式,使在校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走进企业实习锻炼,为企业建立低成本的人才储备,同时为在校大学生增加工作经验及就业筹码,实现企业与学生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3.
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网络对高职学生的深刻影响,更好利用网络为他们服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在对高职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网络行为表现情况、网络认知情况等所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监管、开设网络心理课程、应用网络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引领网络生活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4.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国家法治化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坚强保障。法律意识是拥有理论知识和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要。高职院校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这对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包括成才动机教育、专业认同教育、人文环境教育等方面内容。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要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6.
高校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当前要找准党支部活动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阵地和学生公寓平台创新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主体间性是对传统主体性的超越。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在师生平等的交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教育内容的确定性,为培养自我选择、自主判断同时又和谐统一的道德人格提供全新的视野,有利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的养成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和消费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9.
高校树立学生组织权威是人才培养、学生实行"三自"管理模式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生组织与学校相关部门、组织权威与凝聚力等关系,指导学生组织合法成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素质,切实发挥好自身效能。  相似文献   
110.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由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差异,因此,他们的锻炼动机、锻炼项目和锻炼时运动量的选择等心理活动特征也有差异。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他们课外体育锻炼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真正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以便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健康、科学地发展,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