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1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83篇
财政金融   144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610篇
经济学   1110篇
综合类   688篇
运输经济   89篇
旅游经济   117篇
贸易经济   308篇
农业经济   646篇
经济概况   7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景观生态规划是人们在宏观尺度上认识人类活动、资源环境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将景现生态学的应用原理用于城市规划中,以城市区域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城市区域帚观格局的形成与动态,使城市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区域。  相似文献   
212.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定,从农民追求预期净收益现值最大化出发,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研究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率的滞后值、城乡实际收入差距、非农产值比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正的影响,但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值偏小;城镇失业率、城乡消费支出比和农村工业化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负的影响;制度变迁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也有一定程度但不显著的正影响。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加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13.
基于2005至2009年16个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的数据,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随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综合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显著,而且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部分化特征;城市旅游业内部三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旅行社业效率均值最高,酒店业次之,景区行业最低,而且这三个行业效率的城市排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4.
中国城市老年人贫困程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流行的贫困距指数研究方法,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调查和2000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城市老年人家庭作为计量单位,从支出口径探讨了中国部分省、直辖市的城市老年人90年代贫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比了两次调查相同省份城市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这一特定群体的老年人在90年代收入增长缓慢,有可能陷入以收入口径测量的深度贫困。对如何改善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救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15.
都市旅游圈不仅是都市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分布和旅游资源配置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一种组织形式。基于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分析和探讨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组合形态、生成机理,揭示都市旅游圈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内在联系,认为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16.
湖南省城城市群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从省城层面对该省五大城市群展开研究。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其内在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该省城市群结构体系状况。提出该省五大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层级思想及其战略布局的“A”型思路。  相似文献   
217.
兰州-西宁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及城市空间拓展的相向延伸,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而建立跨区协调机构、建设高效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是其实现整合发展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18.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中心地模型的分形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光  刘科伟 《经济地理》2006,26(6):953-956
为了给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了一般的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中心地模型中所谓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并称其为中心地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上述模型不仅更具理论内涵、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预见性,还可以确定区域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的中心性值,为城镇体系发展提供更好的导向。最后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例说明了此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19.
孙继琼 《经济地理》2006,26(6):957-960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0.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经济地理》2006,26(2):296-299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