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59篇
经济学   886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42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277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章宫“一池三山”的布局源于汉武帝的神仙信仰。受此影响,其中的仙山形象应是上广中狭的台状构筑物。此种台状仙山与汉代慕拟自然的假山形象并行发展,成为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汉代图像资料中的仙山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一池三山”的仙山形态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了这一仙山形态在古典园林仙境景观中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汉代园林中用于迎仙的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早期园林中的景观内容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2.
当今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旧址采取高强 度再开发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工业建筑及户外场所面临存亡的 巨大挑战,如何认识和尊重工业遗存成为此类后工业改造项目 面临的新课题。随着首钢的搬迁与转型,作为首钢发展的起点 与北部对外门户的西十筒仓区域,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落户 之选。面对建筑的先行与价值的不认同所带来的工业体系破碎 化,景观设计重拾了工业系统的价值,在阅读并尊重原有工业 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对原有地形结构进行创造性复写,并将重 译的工业碎片谨慎地嵌入景观体系中。“碎片复写”设计方式 的提出为高强度开发背景下的工业旧址再利用乃至城市空间更 新如何兼顾科学与艺术、法则与自由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83.
地域文化的缺失导致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实施效果呈现雷同的趋势,通过提出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范畴和意义,强调了体现地域文化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借助三个实际的规划设计案例从宏观角度提出规划概念应与地域自然特点、人文特点等要素有机结合,从而从微观角度提出设计可采用保留、抽取、融合、再现等手法来体现地域文化。此外,在规划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应该注意契合性、创新性、烂漫性及可实施性等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在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组设立之前,已经有 一些学校进行了长期的课程建设,国立中央大学在农科和工科 中都开设了造园相关课程。通过梳理国立中央大学园艺、森林 和建筑工程科(系)中庭园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原因及 授课教师,分析造园相关的科研、实践及其对风景园林学科发 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立中央大学造园相关课程主要由园艺系 发展而来,建筑系可选修,课程均有相应实习,由吴耕民、陆 费执、范赉、李驹、陈植、曾勉、毛宗良、刘敦桢、刘福泰、 章守玉等留学归国的骨干教师开设。师生们不仅将其教学体系 推广至全国,也进行了一些造园实践和研究,为中国风景园林 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86.
冯棣  文艺 《技术经济》2019,35(8):22
美国西南地区丰富的印第安文化遗存,促成了西南成为美国国家公园和国家纪念地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要素——崖居,是印第安族群迫于亡种灭族的生存压力,在人类几乎无法完成空间建造的崖壁上,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创造的文化景观奇迹。当美洲大地上全是印第安城市及村落的场景在历史上几乎被完全抹去时,残留在美国西南大地皮肤褶皱中的崖居,被当作国家公园或国家纪念地中的重要景观资源保留下来,成为美国公众共享的国家记忆。通过对崖居空间元素、历史形成的分析,揭示崖居文化景观“化石”遗产样本的研究具有超越地域、人种、国别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李正  李雄 《技术经济》2019,35(8):61
当代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学界对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一般性目标存在相当共识,但在处理城市、生态与文化三者关系上却尚未提出系统性的方法论框架。对7个相关重要英文期刊进行查阅,以期找到可资借鉴的理论方法。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发现25篇相关文章,按照作者背景、物质载体、研究方法和建议策略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了3个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包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对象类型和相关研究方法、丰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指出了研究在文献搜索范围上的三方面局限性。  相似文献   
88.
在半围合式城市住宅中,感知密度是居住体验的重要环节。空中庭院能够缓解高密度环境中的拥挤感,优化其空间形态,是改善环境感知的建构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密度感知实验,能探讨与空中庭院形态相关的视觉因素——可视性和绿视率对环境感知密度的影响。将广州万科峯境作为原型建立15组以可视性与绿视率为变量的实验模型,通过采集受试者对不同环境感知密度的主观评价,反映实验样本的空间特征,进而分析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半围合式城市住宅空中庭院的可视性与绿视率是影响居住环境感知密度的重要因素;呈线状分布的、具有视觉层次性的空中庭院更受大众青睐。  相似文献   
89.
基于较详尽的资料,分析雅安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地文、水体和人文生态等旅游景观特色资源。结果表明:(1)3N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2)雅安市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城市。(3)雅安市具有世界罕见的生物生态旅游景观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文、水体和人文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各种资源分布广泛,相互交叠。(4)雅安市素有天府之肺之称,空气和水资源质量优异。(5)雅安市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具有储量丰富、资源类型众多、文化多元和区位优势良好等特色。(6)在雅安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遵循永续利用、保护性开发、特色性、协调性、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高速都市化和工业化符号语言的分析,我们已经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符号分析需要理论和背景知识。把巨型都市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景观来理解很有意义,这意味着它是一个区域内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符号的形态,本文给出了清晰的理念,即岛屿与走廊式的形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在都市化的最初期,景观的形态象岛屿;在都市化的第二阶段,随着空间流的建立,景观演变成走廊的形态;随着都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走廊可能会扩张,形成犬的岛屿。在都市化初期,工业区和都市定居点表现为岛屿和走廊的形态,其他地区是大片的自然区域和农业地带。随着都市化的发展,自然区域和农业地带受到侵蚀,也逐渐呈现岛屿和走廊的形态。对符号意义的分析带出了景观整体性和关联性的问题,但这未必完全是负面的。因为它蕴涵了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灵活和开发式发展的丰富机会。本文不准备讨论这种缺失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景观应该如何规划,但显而易见,景观的岛屿形态和走廊形态、整体性和裂变性、有序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极大地增加都市规划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