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284篇
工业经济   111篇
计划管理   671篇
经济学   1044篇
综合类   328篇
运输经济   60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625篇
农业经济   195篇
经济概况   8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数字经济体系中,聚焦需求端的数字产业化进程先于聚焦供给端的产业数字化进程,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不同的发展起点和运行逻辑使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的贡献持续增大,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2012—2019年为研究期,借助区位熵和描述性统计,通过分析“两化”发展及其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发现,数字产业化开启产业数字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倒逼数字产业化转型升级,但“两化”相互独立。2015年以后,“两化”的关系从协调发展逐渐转向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突破。在数字产业化视角下可将各区域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包括东部、中部和少部分西部地区,另一类是欠发达地区,包括东北和大部分西部地区,两大区域处于数字产业化的不同阶段。产业数字化的空间集聚性和产业集群性与主要城市群叠加,产生范围经济效应,形成城市群中心化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两化”以相反的作用力影响着区域发展格局,产业数字化的高占比加大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提高新基建的区域覆盖度、提升欠发达地区数字设施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加大“两化”的专业化力量和产业链的数字化建...  相似文献   
32.
孙浩进 《商业研究》2023,(4):123-130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建设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城市群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群组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发现特定城市群形成的空间经济效应,正向影响整体城市群组的协同发展。东北地区城市群在空间维度上具有明显的结构分形性,呈现“群组”形态,通过对东北地区特定城市群组协同发展空间效应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协同发展的空间引力效应、空间关联效应均对城市群组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东北地区城市群组中各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的量级不高,且要素流动性不强,导致各城市群间的空间引力效应处于比较弱的状态;东北地区城市群组中各城市群之间的产业互动、区域合作偏少,导致各城市群间的空间关联效应也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在促进城市群组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须进一步提升空间引力效应、空间关联效应,并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减少空间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33.
谢漾  洪正 《财贸经济》2023,(4):106-122
城市群发展背景下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但中小企业大量向外围城市迁移,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地理困境”。本文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空间计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群金融集聚整体上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2)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对外围企业融资影响呈“正U形”,即欠发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会虹吸外围企业金融资源从而抑制外围企业融资,发达城市群会向外围企业辐射金融资源从而促进融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已跨过U形的拐点,长江中游、成渝等6个城市群正在经历拐点;(3)外围低技术中小企业较易遭受中心城市的金融虹吸作用,高技术企业则受到金融辐射作用;(4)大型银行对企业融资的辐射半径(300公里)大于小型银行(100公里),该距离随着企业技术提升而增加。因此,应加快城市群发展,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金融辐射作用,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支持发达城市群大型银行跨区域经营,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江霞 《江南论坛》2013,(3):23-23
[本刊讯]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的长三角地区,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约占中国GDP总量的21%,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城市群。上海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12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榜单显示,2012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长三角25个城市中有  相似文献   
35.
李贞 《新经济》2022,(10):122-12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高铁数据,以我国十九个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铁这一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长江三角洲地区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约占全国的6%,现有15个地级以上城市、67个县及县级市、1479个建制镇,比例为1:4.5:98.6,呈大中小城市并举、城市等级较为完善的“金字塔”结构。但是,由于各城市存在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因此造成了很多制约长  相似文献   
37.
38.
如果陕西、重庆、四川能够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三省市已有的经济、资源、教育、科技、交通和地缘优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部优先建设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资源互补、合作多赢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对三地和整个西部而言,都将是区域合作的一个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9.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算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经济韧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趋同。(2)空间趋势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处于中高值区及以上的城市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先呈现出武汉、长沙、南昌“三足鼎立”的分布特征,到2020年形成了“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3)影响效应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抑制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应该充分利用武汉、长沙和南昌的优势,使得各城市间进行优势互补,缩小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0.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