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0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67篇
综合类   5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5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1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2月15日下午,"‘金桥家园、美丽上海'2014金桥中外家庭闹元宵活动"在上海碧云体育休闲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的外籍商会、中外企业和中外家庭近5000余人欢聚在此,共度元宵佳节。绿色低碳的张江金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外企喜欢的家园。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间"金桥中外家庭闹元宵活动"已走过10个年头,它不仅是金桥颇具影响力的中西融合园区文化品牌,甚至成为整个张江高新区的国际文化品牌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  相似文献   
32.
章秀秀 《魅力中国》2014,(15):83-83
文章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介绍了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几代美声唱法歌唱家对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所做出的努力与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了美声唱法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并提出在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外.要更多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正确掌握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力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33.
2010年的虎年可是个热闹年、忙叨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中国虎年的大年初一恰巧撞上了洋节——情人节,给中国人来了个中西大碰撞。很早前,不少年轻人就惊讶地发现:“春节(大年初一)竟是2月14号,和西方情人节同一天!”50年一次的难得重合,这一中一西,一传统新潮的节日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4.
我国的文论长期笼罩在西方文论的话语权之下,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一书则高唱我国当代文论坚持本土立场,重视民族文化,走古今对话、中西对话的实践之路。他的这一观点,有利于增强我们重建文学理论的信心,治疗我国文论的“失语症”。  相似文献   
35.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诗深受中国诗的影响,Pound甚至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诗,仿作中国诗,他的诗作字里行间隐然流露出禅味与中国风,读来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然而,为什么意象派诗人会欣赏中国古典诗?欣赏中国诗的哪些特征?而中国诗又是如何影响意象派诗人的创作?中西意象诗到底有无异同?两者优劣抑或无从比较?这也是引起笔者的兴趣并想要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36.
中西绘画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一个注重写意,一个注重写实。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审视中西绘画的差异,指出中西绘画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37.
38.
《致富之友》2010,(7):7-7
##正##作为在当代艺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类艺术奖项,"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迎来了自2004年创办以来的第七届年度盛典。在今年的艺术家评选中,马爹利再度甄选出四位在不同艺术领域具有非凡才情的艺术家,授予其"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他们分别是:糅合中西艺术精髓的油画家周春芽、透悉转型社会的后现代雕塑家刘建华、以魔幻现实主义融汇古今的摄影师冯海以及表现别样真我的先锋摄影家贝蒂娜·瑞姆斯。  相似文献   
39.
纵观中西文化,不难发现中西传统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传统自然观认为大自然是由人类支配的,可以随意掠夺。从这两种自然观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宝贵的自然环保思想对今天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申金杯 《魅力中国》2010,(26):146-146
纵观我国刑罚历史,其中也不乏慎刑的制度,慎刑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在今日,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不肯饶恕的酷刑。中国传统慎刑何以造成酷刑的泛滥?西方传统慎刑却产生刑罚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