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0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67篇
综合类   5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5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1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拍卖》2013,(9):10-13
中国嘉德(香港)本次秋拍的一大亮点.便是对20世纪初期至今以“中西融合“为创作理念的艺术大师们,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学术整合。并以此为指导梳理出现代艺术大师以林风眠、吴大羽等艺术家领衔,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艺术家承接,刘国松、庞均、  相似文献   
7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有丰富的以人为本的内涵,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因素,也包含一定的消极成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我们应树立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目标,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3.
赵彤 《消费导刊》2011,(15):100-100
论文针对中医英语翻译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中医语言的语义特征和中西医理念的差异探讨中医翻译应该把握的问题,以及如何使外国人正确理解中医内容,准确将中医翻译为英语。  相似文献   
74.
刘鑫 《消费导刊》2011,(7):78-79
中国和西方各国由于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历史背景孕育了东西方不同的管理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产生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背景,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路径以及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优劣进行对比,按照产生,发展,最后成型的逻辑分析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75.
陈雪 《魅力中国》2009,(19):4-5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本文对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其日后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和展望。  相似文献   
76.
在德育教育上,我国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品德能力的开发、强化权利义务教育为内容,道德规范的立法亦步入正轨。西方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与尊重,以爱国主义、合格公民、个性品德教育作为目标,重视个性的健全与和谐发展,公民道德法制化趋势已形成,采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7.
走进位于顺德乐从的顺联家私城,漫步于精心布置的场馆里,处处能够感受到欧陆经典散发的气息,每一个细节都有历史的渊源,每一处都让人在相遇的一刹那感受震撼。  相似文献   
78.
他轻笑着说:把“家”都去掉吧,我就是个不断创新的“学生”罢了。而外界舆论公认他是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走近周晋峰,却发现走进了大海……  相似文献   
79.
经过了多年的“原版空运”和“中西结合”,一些具有民族情结的建筑师和开发商开始追寻对中式建筑的传承与发扬。然而,中式建筑到底“中”在哪里?“中式”概念并不准确“中式”——中国的形式。所谓的“中式”是和“西式”相对应的概念。提到“中式建筑”,我们最常想到的是与西式建筑的区别。在西方,人们注重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建筑内涵中多体现为“人能改造自然”的思想:建筑物都显得高大、挺拔,但是却有脱离自然的倾向。例如,在西方的园林建造中多可以看到几何形体,而“几何”恰恰是人智慧的创造之一。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不同,不管是从尼泊尔…  相似文献   
80.
"和谐"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有魅力的概念之一.然而学人在谈论和谐话题时也暴露出极度泛化甚至庸俗化的信号.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回溯到中西和谐观的历史源头,看一看在中西伦理学史上和谐概念究竟有怎样的意蕴.这种回溯,从学理层面上看,必有助于从道德价值论层面揭示和谐的本质、特征和内核,推进和谐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从实践层面上看,必有助于化解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实现社会生活的"和生、和处、和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