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9篇
经济学   55篇
综合类   42篇
贸易经济   38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下中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均受到严峻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重建自然生态文明的同时花大力气重建文化生态文明。重建文化生态文明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而中国的广大地区是农村,在广大农村通过开设国学讲坛,倡导全民诵读国学经典,建设国学书香型美丽乡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秦汉古典宇宙论的政治功能主要在限制大一统君权,但这不足以解释其在秦汉兴起的复杂原因.实际上,它并非只是儒生单方面限制君主的理论工具,而是君臣双方基于大一统农民问题之共识而达成的治国框架.由于大一统郡县制、户籍制的严密化,民众如犯罪或不堪苛政,已不具备封建时代的逃亡条件,故往往会对抗政权.这成为大一统治理的结构性难题.汉代人将此问题归结为阴阳不和,实即国家行为不能顺应农民生活的四时节律.由此,调和阴阳成为汉代治国首务,具体实践即以月令为宇宙图式的治理体系.在此政治形势下,汉代儒学吸纳并重新阐释了月令图式,发展出了具有教化意义的阴阳刑德论,以及能进行广泛道德规谏的天人感应论.考察这一段思想演变,可以看到农民问题与阴阳问题的深层关联,正是宇宙论得以被君主接纳并向汉代思想全面渗透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从儒学思想中吸取管理的精华,对于创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极为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运用儒学"仁、思、恕、信、义、智、礼"的七个道德层面,加强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外语学习者了解西方传统的一扇窗。然而,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过多强调西方文化,这种对西方文化的过度解读容易导致外语学习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漠视。本文从现代新儒家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现状以及外语本土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师资培训三个维度,对外语教学本土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涛 《管理观察》2015,(22):109-113
保存、组织、传播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图书馆文化自觉当"自知之明"之处。本文将孔子的学习观与图书馆理念相结合,指导图书馆核心业务,以实现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的近十年来,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一股草根性和民间性的传统复兴热潮.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波传统复兴热潮的社会文化脉络及其所蕴含的时代问题?我们是否可能透过这波所谓的传统复兴热潮来进一步把捉当代精神文化的走向?本文从当代虚无主义发生的脉络出发,尝试将传统复兴现象理解为一种时代的症候性反应,其所对治的时代问题是在经历了革命与发展后如何重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基层生活共同体,如何重建一种可能贯通古今且面向未来的社会体制.为此,文章与当代几种关于传统的理解展开了论辩,强调了从中国现代问题出发理解传统问题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儒教与儒学之间进行辩证的区分,探索儒学传统是否仍然可能作为一种批判导引的力量继续发挥其引领中国历史的作用,以重建一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18.
宪政儒学的传统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丰富多元的政治传统中,宪政儒学基于善治理想的追求,表现为对政治法度之根本构造的关切和知行,围绕政治权力的安顿、规约和限制生发出宪制论述与实践证成两个方面.它与主要由法家型塑的专制性力量之间的对抗,决定了华夏政治文明的优劣与蹎踬.本文概要介绍了近世宪政儒学的三重潮流,初步阐述了其中的重要议题,揭示出宪政主义传统的古典和潜在形态.这种努力试图为宪政主义的共业接引故国文明的地气,推动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宪制秩序的维度上理解善治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
儒家是内圣之学,更是外王之学。诚心、正意、修身,指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晚近以来之儒者如现代新儒家,虽有外王的民主指向,究竟侧重发展儒家内圣之学。至其后学,更将儒家化约为"儒学",从"哲学"、"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儒家,刻意回避儒家之外王面相。这必将导致儒家与现代社会脱节,令其沦为可有可无之点缀。我们相信,今日儒家并未亦也不可能"博物馆化",她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2011年5月14日至15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广东信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凸显儒家之外王面相,以儒家精神与智慧,参照儒家治理规划之历史实现形态,探究儒家治理现代社会之可能性、技术和制度。与会学者就现代社会转型、宪政实践、普世价值和社会制度建构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地位、儒学在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在未来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肩负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儒学资源参与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因时间关系,未经发言者校订。  相似文献   
20.
陈来 《开放时代》2006,(4):154-158
儒学不能仅仅存在于大学讲坛和书斋之上,不能止于“作为哲学的儒学”,而必须结合社会生活的实践,同时发展“作为文化的儒学”的方面,使儒学深入国民教育和人生践履。这其实是一切关心儒学及其现代命运的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