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9篇
经济学   55篇
综合类   42篇
贸易经济   38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清代“康乾盛世”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哲学思想也色彩纷呈。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岐路灯》受其影响,呈现复杂的思想面貌,造成评价不一。然而通过分析忠与孝、礼与理两组观念的嬗变轨迹及在书中的表现,可看出作品隐藏在倡扬理学背后的复归孔孟儒学的哲学理念。这对我们再认识作品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2.
赵帆 《商业时代》2006,(1):92-93
本文从分析儒学的渊源与内涵入手,纵贯企业竞争学的演变历程,透过儒学看企业竞争,阐释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企业竞争。  相似文献   
63.
张琳 《新西部(上)》2007,(9X):251-251,16
中国儒教传入日本一千多年以来,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日本的文明进程,并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发展的高峰期,该文重点阐述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儒教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4.
65.
"东方哲学"是"东方"区域认同的最高层面.对"东方哲学"的确认在东方学理论建构中具有一定的统领作用.近百年来,我国学者在"西洋哲学-东方哲学-中国哲学"的比较中探讨"哲学"与"思想""宗教"之别,明确了中国哲学的"哲学"属性及合法性,论证佛学的"东方哲学"属性,又确认了儒学、道家之学的"东方哲学"性质.但是由于"中西哲学"模式独行乃至习惯上的"以中代东",东方哲学的系统建构与哲学史撰写一直缺乏,直至21世纪后才初具规模.但是,如何把"东方哲学史"写成"东方"的哲学史而不是"非西方"的或"在东方"的哲学史,写成"哲学"的历史而不是学术文化史或思想史,写成具有独特发展进程的"哲学史"而不是按"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划分的一般历史,尚待今后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6.
杨天保 《改革与战略》2009,25(7):97-100
“东亚儒学圈”已是国际儒学研究的焦点。受其影响,寻求儒学文化力的比较优势,已是中国华南及中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新主题。西南民族地区的儒学建构及其文化力功能相对滞后,亟待深入。就广西而言,重新考察“南传儒学”,既是提升区域文化力的必然内容。更是“朝向东亚”、增进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7.
"仁"是先秦儒学的核心,在文学上表现为"人学"——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即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主张民有所产,平抑赋税;注重机会公平。这些主张对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2007年10月29日,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主办、本刊和《中国哲学史》编辑部协办的“儒学第三期的三十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儒学第三期”是指儒学继先秦、宋明的发展之后,在近代迎来了西学的挑战。而“三十年”指的是1977年至今,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新儒学自海外传入后被关注、讨论、质疑以及日益引发共鸣的三十年。“儒学第三期的三十年”学术座谈,旨在回顾儒学在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检讨儒学在时下面临的课题,并展望其前号。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李泽厚先生、朱维铮先生、黄万盛先生的莅会,以及未名湖畔的深秋物象,都为这个略具苍茫然而色彩恢宏的议题提供了难得的生动背景。参加座谈会的学者还有: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颜炳罡(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启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所)、张再林(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陈祖为(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江宜桦(台湾大学历史系)、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中江(清华大学哲学系)、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郭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陈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胡治洪(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为保持“现场”氛围,以下内容依照录音整理,并按发言次序编排,个别略有调整。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刊载部分参会者的发言。欲了解全部发言内容,请登陆本刊网站:www.opentimes.cn。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69.
2500多年的时间里,孔子思想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基调,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可以不谈孔子,也可以不说儒学,但生活里却离不开孔子。我们的为人处事遵循的"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学习中牢记的"学而  相似文献   
70.
美国的文化经历了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历程,这种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发展格局对美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而美国这种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恰恰与中国的儒学和谐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