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5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76篇
经济学   66篇
综合类   4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4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8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旭 《金卡工程》2009,13(7):157-157
由于建筑物的价值庞大,现实生活中一个建筑物通常被区分为若干部分作为所有权之客体,并以登记公示之。本文对业主的建筑物共有权进行探讨,首先探究了共有权之含义。之后对外墙、会所的归属做了探讨,其后在对车库做出类型上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归属。  相似文献   
72.
一、法理分析 本案实际关涉共有物的分割,要准确解答此问题,须对共有的相关法理作一梳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73.
试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由于对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共有属性、村民委员会的内部机构性质认识不清,农村土地制度所规定的所有权主体错位、客体模糊、所有权的虚化和流转方式的单一,使农民权益受损、农村土地急剧减少、征用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法理矛盾和由此引起的经营权冲突,导致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难以保障。为此,应确认农村土地的村民共同所有权和收益权,确立农民永久性经营权制度。  相似文献   
74.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主体虚位、权能残缺等弊端,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土地的不可分共同共有制,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利益和用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权利,应当是改革的最佳选择。目前要做到:明确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健全行使共有财产管理权的组织机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和权利行使方式,限定集体土地的公法义务,改革土地法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5.
《东南置业》2005,(1):26-27
二手房买卖的法律风险;二手房买卖勿忘户口迁移条款;售后公房注意共有权利人;二手房买卖的质量风险;维修基金、物管费、手续费、装修押金  相似文献   
76.
《中国经济信息》2005,(18):23-25
生活解释:物权,通俗地说,一头牛属于你,你可以用它来耕田、拉车,可以租给他人使用,也可以杀掉卖牛肉。这种支配的权利是排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干涉你。  相似文献   
77.
经济适用房的产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毅 《产权导刊》2006,(7):32-33
经济适用房应实行共有产权制度,即经济适用房产权由房主和政策按份共有,政府补贴转化为投资,按出资比例由政府与购房者共同拥有经济适用房产权,政府则向购房者无偿让渡占用权和使用权,从而对中低收入家庭给予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住房实物福利保障与房改推进住房商品化对比分析,显示两种管理体制的利弊,明确住房保障与住房商品化结合是解决住房问题的现实选择。针对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体制与住房市场化方向不相协调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保障现行的政策规定,对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归纳起来就是:货币化补贴、共有化确权、规范化严进、市场化运作、制度化退出。  相似文献   
79.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共有私用”——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土地制度是针对解决人民公社制度中对个人监督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进行的制度创新,既追求了效率又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因此受到政府和农民一致认可,并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变化,“共有私用”的土地制度也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在对这些弊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