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5篇
计划管理   25篇
经济学   4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06篇
经济概况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促进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近两年结合业务工作,对海东6县、西宁3县及其城郊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乡村、养殖场(户)、产品加工企业实地察看,倾听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加深了对农区畜牧业的感性认识.拓宽了理性思维,对加快发展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42.
研究目的:系统分析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存在问题、形成机制及其优化调整思路。研究方法: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景观生态学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系统研究了曲周县的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标。研究结果:曲周县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在我国广大农区具有代表意义,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及高人口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景观人文干扰强,耕地在整个景观中占首要位置,水浇地、旱地和居民点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研究结论: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可以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最后提出了以加强沟渠、防护林等廊道建设和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平原农区优化景观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3.
对传统农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途径的探讨毛东凡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热门话题,已被当地党政领导排上重要议事日程。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传统农业区域情况如何?笔者最近在华东地区召开的农业规模经营学术讨论会上,听到了各种不同的观...  相似文献   
244.
赵伟  张维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389-393
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目前农区林业投资的不同来源以及各类投融资渠道的融资比例和发展变化趋势,认为在林业投融资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农区林业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45.
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其深深植根于当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具有不可复制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就业拓展.该文以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牡丹画”创意产业集群为例,深入探讨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就业创造效应的机理及面临的障碍,提出政府需适时介入,从规范市场竞争、拓展销售市场、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挥更大的就业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246.
一、在平原农区建立用材基地由于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用材基地的东北、西南等各大林区的林木,已采伐过度,仍供不应求,势必寻觅新的用材基地。全国宜林荒山荒地虽多,但此等地区生长林木,从苗木到成熟利用,非数十年甚至百余年不可。如此漫长岁月实难满足四个现代化急需木材的迫切要求。六十年代初,我国各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开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田、林、路、渠统一规划,只利用渠旁、路侧、田边空隙地,而把护渠、护路、护田林带,都纳入农田防护林体系之中,不再占用耕地,于是受到广大社员和干部的欢迎。  相似文献   
247.
我国人多、地少、底子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区域开发,做到地尽其利,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48.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与变化对多样性农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选用1960—2019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逐日的冻土深度、温度、地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资料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冻土的空间分布,并运用M-K检验、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1)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 (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近年来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平均为-2.304cm/10年,高海拔地区变化趋势尤为显著,1982年冻土深度发生突变,突变后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相对较浅期。(3)冻土始冻日山区早于平川,北部早于南部,解冻日刚好相反,冻土持续期平均相差1个月左右;多年来临汾市土壤表面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冻土期明显减少,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088d/10年、1.762d/10年和4.069d/10年,低海拔地区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相关分析表明,冻土深度受冬季地面最低气温影响极显著,其中1月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对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高海拔地区更为明显;春、秋两季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使研究区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408 (P0.01),冻土期明显缩短,蒸发量的相对减少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水量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影响甚微。[结论]临汾市冻土期缩短,冻土深度变浅,使越冬农作物干旱加剧,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植物安全越冬系数,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对农业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9.
农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产业,西部地区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解决我国西部农业深层次矛盾。认真研究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中西部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省作为研究省份,选择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农区县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发现了目前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并探索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农业的3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路径——不完全合同制、间接合同制和农工商垂直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250.
该研究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确定耕地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河南省年度指标数据和系统化方法确定各指标警限,利用曲线趋势外推法和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法外推预警年份指标数值,用扩散指数(DI指数)判断总警度,建立一套便于推广的、便于横向和纵向相比较的不同区域耕地预警系统,并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郸城县耕地多数年份处于无警状态,但个别年份存在警情,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