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498篇
工业经济   72篇
计划管理   894篇
经济学   821篇
综合类   331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623篇
农业经济   1354篇
经济概况   6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将借款费用定义为: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及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并规定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项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界定了资本化资产的范围是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是专门借款。本文仅介绍如何根据借款费用准则确定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  相似文献   
62.
许华 《财会通讯》2005,(2):57-58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总差额。它主要包括利息、溢折价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借款费用主要由借款和发行债券得来,于期末进行归集并视具体情况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在我国,对借款费  相似文献   
63.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租赁资产的资本化及其金额的确定;2.初始直接费用的确认;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5.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6.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7.租赁期满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谈些看法。假设2001年1月1日,甲公司(承租人)与乙公司(出租人)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主要条款:1.租赁物为产品生产线;2.租赁期为2年(200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3.每年末支付租金400万元;4.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5年;5.租…  相似文献   
64.
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都是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计价方法。由于同一种存货可能是分批次购入,而每批次购入的单位成本又不同,在发出时又无法个别计价,于是便有了实物流转假设,并按不同的实务流转假设来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这些计价方法不仅在存货  相似文献   
65.
一、引言 主流观点认为,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解决农地产权问题,应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的使用权的转让权"(周其仁,2004).  相似文献   
66.
论农地的外部效益与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农用产生显著的外部效益.只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知以及在经济上实现激励补偿才有助于农地的有效保护并持续供给.增进社会福利。本文详述了农地对全社会的外部效益.进而探讨了相应补偿的构想.最后提出了实施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土地制度又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核心,它是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股田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股田制应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  相似文献   
68.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69.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宪明 《生产力研究》2006,(7):143-145,178
文章阐述了农地制度,即农地所有权制度、农地经营权制度和农地流转制度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晰强化农地集体所有制,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0.
马驰  卢莎 《经济论坛》2006,(21):130-132
一、中国农地征用补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土地征用是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用是国家和政府在特定条件下对土地的强制性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规模日益扩大,对农地的征用面积也随之增加,土地征用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土地征用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是对农民的补偿问题。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土地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