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945篇
工业经济   263篇
计划管理   2373篇
经济学   1610篇
综合类   674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35篇
农业经济   1870篇
经济概况   240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128篇
  2011年   1365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569篇
  2008年   1047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部财会》2005,(3):61-61
针对江西劳务输出成员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存在素质低,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从去年起,江西省财政就安排了3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农民工技能培训。今年,江西省财政又安排了1000万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22.
林龙 《河北企业》2007,(2):59-60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本来只许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这一变化虽然冲破了计划经济框架的某种束缚,但同时还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框架里面,所以得到了政府、部门、基层和农民各方面的认同。在一段时间里,赞誉的声音很高,被称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好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创造。在8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2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以农村居民为参保对象和保障受益对象建立的制度。农村居民,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一般普通农民、农村困难户、贫困户和五保户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贫困农民的低保、一般农民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系统等。  相似文献   
24.
城镇化呼唤社会保障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将意味着还有约1.2亿仍滞留在农村的绝对剩余劳动力在未来将转移出来,如果加上前期已经转移到乡镇企业、其他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 2.3亿人,总计为 3.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表明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而这么大的社会群体却长期处在社会保障的“真空”状态。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社会地位是其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根本原因。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  相似文献   
25.
梁勇 《西部财会》2004,(2):52-52
最近有幸看到一篇获奖的调查报告,是关于民工权益的。这篇文章详尽周到地剖析了民工遭遇欠薪的现象及原因,其中提到目前常见的民工被欠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工素质低”。其实持这种观点的还不在少数,上网一搜索,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26.
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 要标本兼治 许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儿,家里的生活没了着落.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非常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指出,广大农民工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付出,取得今天的建设成果是不可想象的.他说,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尤其是一些包工头恶意拖欠,行为特别恶劣,令人气愤,建设部门一定要维护农民工的利益,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相似文献   
27.
28.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形成了一股“民工潮”,这种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移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民工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试从民工潮的成因入手,分析该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徐迅雷 《江苏经济》2003,(12):78-78
在总理为农民追讨工钱的好消息还在余音绕梁的时候,却传来“讨薪不成反遭暴打罚跪”的坏消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1月2日,装修工高长宝同其他四名工友来到深圳市福田区某大厦向老板讨要工钱时,却被老板及手下一帮人暴打一顿,打人一边打一边喊:“看你们还要不要钱,再要就打死你们!”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也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但社会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还重视不足,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还关注不够。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其次用经济分析方法并从深层次方面阐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