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945篇
工业经济   263篇
计划管理   2373篇
经济学   1610篇
综合类   674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35篇
农业经济   1870篇
经济概况   240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128篇
  2011年   1365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569篇
  2008年   1047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民工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属性的新论断,是我党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这一论断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转化,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农民工,这个以户籍关系定位的概念.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我们城市人往上推三辈.无疑都是农民的后代:说它陌生.由于我们的前辈经过痛苦的身份转变.弃农从军、从商、务工,使现在出生在城市的劳动者与农民工的心理距离拉大了。有研究表明.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他早期的生存环境和早期的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显而易见.农民工与城市劳动者的差距已经不仅仅是心理距离的问题了。那么.这个差距应该如何解决?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农民工的身份转变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应该由从农民工身上直接受益的用人单位一一企业一一来承担,结合企业的用人规划,对所吸纳的农民工加强技能、素质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在技能上、综合素质上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使其尽快通过企业这所学校转变为新型的职业劳动者。这是从身份社会向职业社会过渡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3.
34.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日趋扩大。流动人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将流动人口纳入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我国最终实现对全体国民建立低水平基本保障的目标的基础,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5.
《阳光报》近日连续报道了陕西省三原县一镇政府曾上级批准自筹资金350万建办公楼,后“自筹”未全部到位,因拖欠工程款包工头拒绝其搬入,新楼六年闲置,包工头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四处躲债。陕西省副省长潘连生近日也指出,清欠关系到政府形象,因许多连环欠款缘于政府拖欠工程款。其实全国清欠农民工工资之所以困难,很大一部分也与此情况相似。政府建楼,可想而知.从立项到施工,大都办齐了一切合法手续,所以拖欠,也大都因“资金来源”一项是“自筹”。  相似文献   
36.
本文作者王小岩是正在挂职扶贫的某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现挂职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助理、中共怀安县委副书记。挂职期间,作者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作了大量走访调研,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与农民对话的形式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力图通过广大农民朋友朴实生动的语言反映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些实际情况,间或也有作者本人的一些思考。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续刊载作者的一些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37.
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切实保障农民式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主要根由在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对立,社会保障立法的缺失、执法不严以及农民工自我保障意识缺乏和资金的严重不足。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是明确保障项目和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38.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这一文件对切实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9.
无无 《宁波通讯》2006,(5):52-53
江东区林家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有出租房近2700间,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社区常住人口7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5000多人,占常住人口的70%以上。大批农民工的涌入,一度导致环  相似文献   
40.
要闻     
《中国经济周刊》2006,(32):10-11
银监会九条新规严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农民工也能申请助学贷款,川渝遭遇百年大旱,物权法草案将五审,中国外商FDI首次全面下降,世行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半来自企业利润,亚开行对华贷款政策将做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