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88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财政金融   6837篇
工业经济   2152篇
计划管理   8978篇
经济学   11644篇
综合类   3836篇
运输经济   644篇
旅游经济   130篇
贸易经济   14587篇
农业经济   7229篇
经济概况   132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6篇
邮电经济   139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1061篇
  2021年   1198篇
  2020年   970篇
  2019年   1044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971篇
  2016年   1276篇
  2015年   2120篇
  2014年   4451篇
  2013年   3692篇
  2012年   4556篇
  2011年   4849篇
  2010年   4493篇
  2009年   4646篇
  2008年   5204篇
  2007年   4292篇
  2006年   3691篇
  2005年   3886篇
  2004年   3340篇
  2003年   3064篇
  2002年   1886篇
  2001年   1613篇
  2000年   1556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68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4篇
  19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新望 《中国改革》2003,(12):21-24
一个区域为什么兴起?一个区域为什么难以兴起?一个区域又为什么衰落?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如梯度转移发展论)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重视区位、资源以及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制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为什么我国在同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情况下,地区间发展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技术进步本质上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的不断改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区域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粮食都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政府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象我们这样一个受西方意识形态打压的社会主义大国尤为如此。这就决定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一、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我国有强大的政治管制能力,形成网络的组织资源———粮食企业,也有依靠行政手段动用和管制粮食资源的传统和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偏好于行政力量,有时甚至是迷信行政管制的威力,不习惯利用市场来达到自…  相似文献   
73.
74.
75.
会展马前炮     
《现代乡镇》2004,(4):48-48
  相似文献   
76.
77.
也谈大栅栏地区的改造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随着《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方案获得市政府的批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专家、官员、开发商、策划人士纷纷提出看法和建议,无不希望通过改造使这一地区再现往日的辉煌与繁华。的确,拥有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的大栅栏地区,在首都的商业发展史中具有十分独特、重要的价值,它的成功改造与发展,对首都类似区域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此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8.
中央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地处蜀南黔北边贫山区的古蔺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根据中央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战略方针及重点,笔者结合古蔺贫困山区实际,特作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79.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棉花制度 1.统购调拨的基本制度。建国初期,国家对棉花的收购,逐步由合同订购过渡到统一收购,确立了我国棉花统购的基本制度。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为了有计划地统一掌握和分配棉花,保证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对棉花施行统购统配制度。1954年9月9日国务院举行224次政务会议,听取和批准了《关于准备实施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棉花计划收购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命令规定:凡生产棉花的农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所产棉花除缴纳农业税和必要的自留部分外,全部卖给国家。棉农自留部分需要出售时,可由供销合作社继续收购。私营棉花商贩一律不得经营籽棉、皮棉的收购和贩运业务。私营絮棉零售商贩,继续由中国纱花布公司供应絮棉,维持经营。私营籽棉加工业,通过供销合作社委派加工。农民留种用籽棉,供销社应给予加工的便利。此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统购制度。如1956年开放小土产自由市场后,由国家统购的棉花也流入自由市场,妨碍了统配工作。为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划清自由市场的经营范围,195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由国家计划收购(统购)和统一收购的农产品和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