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5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8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制度环境、内部制度约束及其价值和原则的辨证性、发展模式与组织形式的多元性等作一系列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推进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陈书剑 《金卡工程》2009,13(1):126-12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诞生的100多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在西方国家,与新科技革命相伴随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了许多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大。面临着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分析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3.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从繁荣走到低谷,有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科学性,甚至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否定扩大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否定。鉴于此,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科学性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84.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诸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抽象力方法、历史与逻辑方法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以分配领域研究为例的分析表明,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放在分配领域是不适当的,应是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学术界已有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解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必须将需求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特点与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特点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5.
田晓婷 《魅力中国》2014,(24):231-23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这是一种革命的、实践的社会历史理论,它在直面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着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成为诸多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深入了解、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6.
何祚庥 《环球财经》2012,(11):116-120
在现代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读本中,仍然坚持着“过时”的“三要素”理念!现在已到了历史唯物论也要“与时俱进”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7.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8.
王建华  邵律 《上海经济》2014,(10):23-25
这里所讲的"新常态"不单指像经济领域或其它领域所讨论的"新常态",而是指当下整个社会的"新常态",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所涉及的"新常态"其实现的共性问题,当下实现由旧常态向"新常态"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多种多样,由于所站在政治、文化和社会阶层等角度不同,其侧重的方法也存在差异,而要把握其实现"新常态"方式方法的内在规律,就要从多学科、多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审视其实现的全过程,不仅要紧盯目标还应重视起始的端点与结点把握重要的环节从而助推全社会“新常态”的实现,进一步激发社会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9.
在马克思逝世后,唯物史观受到了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的曲解和干扰。在这形势下,恩格斯通过五封书信展开了对德国青年派机械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指出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并针对经济决定论提出了历史合力说,捍卫、完善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