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52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410篇 |
工业经济 | 764篇 |
计划管理 | 6675篇 |
经济学 | 7691篇 |
综合类 | 5348篇 |
运输经济 | 983篇 |
旅游经济 | 4670篇 |
贸易经济 | 15961篇 |
农业经济 | 3398篇 |
经济概况 | 1058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35篇 |
邮电经济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916篇 |
2022年 | 1352篇 |
2021年 | 1490篇 |
2020年 | 1260篇 |
2019年 | 1526篇 |
2018年 | 589篇 |
2017年 | 1336篇 |
2016年 | 1731篇 |
2015年 | 2139篇 |
2014年 | 4477篇 |
2013年 | 4028篇 |
2012年 | 4553篇 |
2011年 | 5121篇 |
2010年 | 4766篇 |
2009年 | 4192篇 |
2008年 | 4252篇 |
2007年 | 3264篇 |
2006年 | 2699篇 |
2005年 | 1968篇 |
2004年 | 1594篇 |
2003年 | 1559篇 |
2002年 | 1087篇 |
2001年 | 861篇 |
2000年 | 757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够获得单个创新主体无法企及的整体创新效果.然而,旅游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却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障碍.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治理,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实施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即签订合法契约引入外部强制性的法律约束,与构建关系规范实现群体内自主性约束这两种机制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合法契约、关系规范均能够显著减少旅游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但旅游运营商自身的可替代性会影响治理机制产生的治理效果.随着旅游运营商可替代性程度的提高,关系规范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彰显出关系规范对供应链成员的保健效果;而关系规范对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减弱,表明旅游运营商的可替代性会削弱关系规范的激励效果.文章能够在理论方面对旅游供应链治理与协同创新研究进行补充;同时在实践方面也有利于指导旅游运营商有针对性地运用治理机制对旅游供应链进行治理,保障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现有关于合作创新研究存在的缺乏对能力定量化内在性关注、结果较为粗浅、解释力较差等不足,文章选取泛珠三角九省区为研究对象,依据2015年的样本数据,引入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开展旅游创新能力结构、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其利益分配的测度,深入分析综合创新能力结果基础上,探讨合作创新耦合度以及合作创新获益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研究认为,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空间发展极不均衡,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阻碍,区域内合作创新范围和效率不高.广东省和其他省区合作创新的耦合度偏低,属低程度耦合,而广西、海南与其他省区合作创新的耦合度偏高,合作创新的可能性大;两省区之间旅游合作创新的可能性会受创新能力相似性与地理邻近因素影响.广东省与其他省区旅游合作创新的总获益值最高,但合作较不稳定,江西、贵州、广西这些综合能力比较相似的省区间获益比接近于1,进行旅游合作创新最稳定.基于此,提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3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旅游体验研究中,游客满意度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游客满意度影响积极口碑、忠诚和重访.目前,游客满意度研究主要以期望-不一致模型为基础,认为满意是期望与不一致的函数,而没有从期望-不一致模型的适用条件、旅游产品享乐消费的特点出发,考虑使用该模型测量游客满意度的效度问题.文章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并不满足期望-不一致模型的前提条件,即预测性旅游期望并不总是存在.游客满意度与在场体验阶段的互动、所得收益和所做牺牲的比较、对相似产品消费经验的比较有关,而不只是表现与预测性期望相比较的结果.尽管已有研究使用其他方法测量游客满意度,但并未触及游客满意度问题的核心.研究认为,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理应测量对体验的满意度,测量旅游者的情感体验,而不只是对产品物理属性和服务质量的测量.将使用移动技术获得的实时情感数据与访谈相结合,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或企业了解旅游者在自然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有效地设计、管理体验,保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与非正规就业增长:一个基于经验与概念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新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增长的源泉.文章实地调研了以新业态形式运作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在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向前述三类不同的旅游企业发放了300份问卷,利用问卷形成的构念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发现,旅游产业融合通过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影响非正规就业.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旅游新业态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带动就业总量增长.第二,旅游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各自单独并不影响非正规就业,它通过与经济景气度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对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旅游经营形态既独立影响非正规就业,同时也和经济环境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影响非正规就业.第三,经营形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核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领域出现的各种新业态,新业态可能会改变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文章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借助访谈法搜集一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个案地——湘西凤凰古城具有三类迷思,包括本真性迷思、边城迷思和浪漫的迷思.旅游地的迷思制造是对旅游地的社会建构,旅游地的迷思建构中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过程.旅游迷思的生产者包括政府、企业、文学作品、媒体、居民和游客.其中,原本作为迷思消费方的旅游者也在无形中参与了迷思的制造,各方都有自己的话语,制造了各个迷思.随后分析了迷思制造中的两种逻辑: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梳理了迷思制造的演变过程.最后,迷思制造的各方力量可以归纳为权力、资本和社会三个方面,凤凰的地方权力和资本共谋了凤凰的迷思,二者的关系形态是地方法团主义.同时,社会这一方也在无形中参与了迷思的共谋,权力、资本和社会三方共谋了凤凰的三个迷思,以话语为武器共同捍卫着凤凰的迷思. 相似文献
996.
大西山新的旅游发展战略应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兼顾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应避免旅游规划中容易出现的一味求高、求大的趋向,不追求高端消费和大型娱乐项目,也不追求成为国家或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97.
“红与黑”:论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精神旅游的主导产品,其主题大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在着主题概念僵化、客源以公费旅游群体为主等问题;而黑色旅游主题则以爱与和平为主,呈现负面事件“正面宣传化”、多元化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创新我国精神旅游主题的思路,即从阐释美、正义、人性、自由和理性等多维视角重构旅游产品,更好地发挥其对国民的伦理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的重要途径。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PSS、CATPACTM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从居民与游客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给齐云山居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若干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业所持的态度。文章着重于探讨居民对于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以及他们对于当前旅游影响的评测和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999.
互联网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影响——黄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传统旅行社的分销渠道功能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分销渠道如黄山的自助游服务酒店开始出现。关于互联网是否导致旅游分销渠道的"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争论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文章以黄山为案例,以历时态的视角动态分析了互联网对黄山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更加多元化、网络化,目的地旅游分销关系、功能与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增强,旅游中介的垄断地位相对减弱,但目的地的分销渠道"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并未清晰地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品牌要素,也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及其评价的研究很少.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内涵和类型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应遵循市场营销之功能性原则.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IDCAM模型,提出一个好的品牌标识应该具备识别性、区分性、一致性、易于被注意和易于被记忆之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从信号传递、符号意义、要素组合、视觉要素四个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具体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IDCAM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标准模型.依据IDCAM模型,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独立使用的149个品牌标识大部分具有识别性,但是区分性明显不够,而且符合理想层次评价标准者仅有31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