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8篇
经济概况   15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广告》2008,(12):59-60
在广告人的心目中,平成是一家不事张扬,做事低调的广告公司,对它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业界朋友间的人际传播。据说在一次由网友自发投票评选的广州最优秀的广告公司中,平成名列第二,仅次于广州盛世长城,可见它在广告界的影响之重。  相似文献   
52.
陈率 《浙商》2010,(3):113-114
“我认为,做强制造业是体现浙商实力的关键,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必须给制造业安上一个‘脑袋’:商业模式的创新;接上‘翅膀’:对接信息化与对接编虫资本。”  相似文献   
53.
刘思平 《董事会》2010,(4):107-107
我以为,阅读和电影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因为同样一件作品,不同的人所领悟到的都各不相同。对于吴晓波的《吴敬琏传》,我觉得不仅仅是为吴敬琏一个人立了传,而是为一类人立了传。在这本书里,你一定会为顾准、孙;台方、吴敬琏等人的风骨所动容。吴晓波说,“在当今之世,像他这样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54.
覃里雯  朱骞 《东方企业家》2006,(11):116-119
吴晓波一直很想搞清楚,在过去的这130多年里,中国及中国企业的成长脉络到底是什么,是否存在着一种一脉传承下来的传统。如果中国企业要在世界上形成真正的势力,那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体系,而事实上,还很少有人注意或致力于这项工作。中国企业是否仍将在一条辽阔的大道上飞奔?吴晓波天生是一个乐观与悲观主义的混合体,这种奠名其妙的性格无可救药地渗透在他的新作《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史1978年-2008年》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5.
吴晓波     
“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21CBR:衡量财经类书籍品质的标准是什么?吴晓波:张五常曾说:“问题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做学问要找重要的入手,选上不重要的问题下功夫,很容易转跟问断送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56.
微博     
《销售与管理》2010,(9):26-26,28
吴晓波 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再开放,朝代更迭,轴心不变,循环往复,无休无止。中国人的青春生命,在这个搅拌机里被碾成碎片。  相似文献   
57.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激荡30年(上卷)》开篇,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  相似文献   
58.
观点     
《企业研究》2007,(5):4-4
马凯: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吴晓波:政商博弈三种景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59.
吴晓波 《商界》2006,(11):60-64
当我们读完吴晓波的这部书稿,内心的感动促使我们立即决定对其进行选载。书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历的阵痛和经济思想变革的种种历程,以及整个国家和普通民众为改变命运埋头前行的点点滴滴。当我们习惯了与己无关的久远历史。突然全局性地看到自己今天的生活和身边的整个社会是怎样一步步艰难到来之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这个伟大的时代,由这样一部著作来梳理她的干枝叶脉,来承载她的光荣与梦想。我们认为是严肃的、有价值的。由是我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历史其实是一个坐标,通过历史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脉络和因果,也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还要到哪里去。全书上卷截至1992年,中信出版社明年一月出版。 本刊选择了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1978年、1984年、1992年三章进行精编连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
知秋 《现代商业》2012,(29):10-15
吴晓波在《企业家可以是知识分子吗?》一文及《被夸大的使命》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两种角色的不可兼容性。这一问题关,系到企业家社会职能定位及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