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3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485篇
工业经济   125篇
计划管理   663篇
经济学   330篇
综合类   155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578篇
农业经济   265篇
经济概况   691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次强制性的空间结构变迁。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论文在分析四川地震灾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2.
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严重恶化,成为制约现阶段经济运行的瓶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重建企业信用.因此,我们应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等多方面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并从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提供社会信息服务等方面探索重建企业信用的对策,使我国经济早日走出企业信用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3.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产业的转型、地方生活的转变,以及地方特性的重构和地方情感的强化等方面.灾后重建背景下白鹿镇的地方重构实质上是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形象对原有乡村景观、活动和形象进行替代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地震”某种程度上成为白鹿镇发展的“契机”,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白鹿镇实现了地方的“新生”,不仅修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还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实现了地方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四川都江堰“联建”推动灾后农房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四川省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单位—都江堰市结合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到户,并建立起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吸引社会资金与灾区农民联建新居,又好又快地推动了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  相似文献   
105.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四川有139个受灾县(市、区)。四川开业的1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在受灾地区,其中6家位于极重灾区、3个在重灾区。汶川地震之后,当地村镇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与灾后重建,践行“激活县域金融、服务三农”的改革目的。截至2008年末,四川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288万元;  相似文献   
106.
农村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基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民间组织参与其中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需要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本文通过成都市灾区重建实地调查,从民间组织在灾后农村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分折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建立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7.
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在现代景区的日益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将景区公路边坡生态景观与周围景观结合在一起,做到生态化、美观化、效益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本文从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出发,阐述了生态恢复的要素、原则以及相关技术,为整个现代化景区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8.
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在现代景区的日益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将景区公路边坡生态景观与周围景观结合在一起,做到生态化、美观化、效益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本文从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出发,阐述了生态恢复的要素、原则以及相关技术,为整个现代化景区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9.
金融危机时地震灾区--甘肃陇南造成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信贷业务萎缩和灾后重建潜在冲击等严重影响.由于陇南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且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较大困难.应正确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刺激消费需求,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0.
侯胜鹏  张富 《全国商情》2009,(12):87-88,90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投入和运行机制失灵,农田水利市场化和农村税费改革打破了农田水利设施传统的投入和运行机制,"一事一议"和"农户用水协会"的局限又无法承担农田水利设施正常的投入和运行.重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外部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创新政府支持手段;内部要加强制度建设,重构乡村组织;另外,要加强立法,稳定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