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财政金融   1023篇
工业经济   376篇
计划管理   1118篇
经济学   1891篇
综合类   607篇
运输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7932篇
农业经济   307篇
经济概况   2675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1269篇
  2003年   1203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86篇
  1996年   551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陈依慧 《浙江经济》2002,(17):32-3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江的外贸出口再创佳绩,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国际贸易壁垒。但浙江企业在应对这一贸易壁垒中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乡镇企业》2004,(6):39-41,38
从总体上看,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4.
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从世界排位第六到第三,仅仅花了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5.
《辽宁经济统计》2004,(1):40-41
  相似文献   
106.
东盟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存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和良好的经贸合作历史,从而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双方在未来合作上可能受“10+1”合作的不确定性、贸易机制与贸易政策、信息传播体系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约束。主要的对策包括:在政策、体制上打破贸易、投资壁垒,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张锐 《北方经济》2005,(9):36-38
合围:山雨已来风满楼 持续近半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没有随着两国间高层的频繁磋商而出现令人乐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郭兰云 《经济导刊》2004,(10):10-11
随着美国大选日的日益临近,一个由美国工业、农业及劳工团体组成的联盟正在向美国政府施压,指责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得定价优势的做法违背了全球贸易准则,要求对中国的贸易做法采取反制行动。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认为,美中贸易关系是一种美国能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接触政策,那些抨击美中贸易的人是想把美国带到经济孤立主义道路上去。克里的竞选团队支持对中国施压,促其改变工作条件和汇率机制。美国纺织业要求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服装加以严格限制。即使布什政府在10月份决定接受并认真考虑这些请愿书,也要等到2004年12月或者2005年1月美…  相似文献   
109.
侯雪 《辽宁经济》2004,(7):64-64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手段或一种制度与市场机制一样,同样有其利弊,同样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发挥作用。行政许可在对外贸易中也不例外,有着对涉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有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最近,中国商务部、新加坡国家人事部,联合对在新加坡的800多家中国劳务输出公司进行整顿,结果只有24家保留。我省亦有近百家公司被淘汰出局,地级市公司只有一家胜出。新加坡劳务市场容纳我国国际劳务输出人数的四分之一,由此透露出出国劳务输出的新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