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8篇
财政金融   168篇
工业经济   233篇
计划管理   591篇
经济学   697篇
综合类   232篇
运输经济   36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518篇
农业经济   416篇
经济概况   356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选取科技创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科技创新系统和美丽中国建设系统2008—2016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了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稳定上升态势,美丽中国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两者的步调不一致,导致科技创新系统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但是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其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2.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运用系统耦合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城市群内31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在2008~2017年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平均耦合协调程度属于轻度失调状态,部分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其周边邻近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加快都市圈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4.
运用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评估测度了中国290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08、2018年人口城镇化与保险业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保险业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协调度形成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协调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呈正相关,不同城市规模间差异明显。(2)在地区视角、城市规模视角下均有组内差异大、组间差异小的特点,组间差异是造成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北—中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小,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大城市、小城市间的规模间差距较大。(3)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导因子为人口城镇化率、保险密度、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政府的调控协同、经济的支撑驱动、科技的潜在支持、教育的观念转换、对外开放的传导效应是二者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五大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135.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139.
140.
在总结国内外城乡双系统相互作用动力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引入城乡耦合地域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通过耦合度揭示各系统要素在城乡耦合界面上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并以南京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8项指标中提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协调程度、资源设施配给率、环境负反馈机制等4项主因子对其进行耦合度实证辨析,得出南京城乡相互作用及不同时期两种扩张所处阶段,进-步明晰了南京城乡耦合地域系统空间演变规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边缘地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