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8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3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朱世杰 《金融博览》2012,(16):60-61
四年一度的欧洲杯于7月初落幕,你可能欣赏于西班牙华丽的地面进攻,也可能佩服于意大利的严密防守,亦或是感叹德意志的坚韧作风。当然,也正是不同的风格,才碰撞出了绿茵场上最激烈的火花。  相似文献   
4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纷纷进行各种常规、非常规操作,资产负债表规模较快扩张,财务状况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德意志联邦银行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缓冲机制,使用更为谨慎的会计处理手段,维护其财务实力。文章考察介绍了德央行财务缓冲机制的运作经验,并探讨了其对于我国央行如何通过完善财务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道德体系结构是由知、情、意各要素组成的,知、情、意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道德实践中,只有同时强调认识上的笃信、感情上的陶冶和意志上的锻炼,进而才能达到行为上的践履。但是道德主体能否更好地使内在道德品质转化为外在道德行为,既取决于知、情、意结构的内在统一,还取决于个体利益计虑与社会伦理氛围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实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唯物史观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制度完善要求,着重研究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化解机制、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更好实现公有产权的途径和机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以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功能耦合等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成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5.
共产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47.
德意志银行与花旗集团综合化经营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经历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银行或全能银行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综合-分业-综合"经营模式.这里,我们选择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集团为例,不仅因为这两家银行分别是两种模式的成熟典范,更因为它们在坚持并受益于综合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综合化的调整甚至收缩.  相似文献   
48.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也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以及欧元体系的组成部分。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协助欧洲中央银行完成保持货币稳定这一最重要的任务;二是参与并执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三是在支付体系中,既要保证德国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又要保证非现金支付与清算的往来和畅通;四是作为银行的银行,负责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融资;五是负责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  相似文献   
4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0.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形成过程,分析了"现实的个人"的内在规定性,即"现实的个人"是自然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劳动的、实践的人。最后简要说明了"现实的个人"的理论意义,指出,正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马克思才得以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